海南黎族族源及入琼时间研究
[Abstract]:The question of when Hainan Li nationality moved to Hainan and from which ethnic group they split up has always been a matter of different views, including Luo Yue, Xi ou and Wu Yue Chu, respectively. In terms of the time of immigration, the distant thought was 10,000 years ago, and the recent one was three or four thousand years ago. Synthesizing all kinds of evidence, the author thinks that Li nationality should move out from South Vietnam, Xiou system, the time limit is 6000 years, the lower limit is 4000 years, the maximum possibility is about 5000 years ago.
【作者单位】: 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
【分类号】:C9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雄;;古瓯人后裔考——黎族族源研究之一[J];广东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1期
2 练铭志;关于海南黎族族源的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3 颜家安;海南岛原始农业起源的几个问题[J];古今农业;2005年03期
4 赵善德;;先秦时期珠江三角洲环境变迁与文化演进[J];华夏考古;2007年02期
5 郝思德;王大新;;海南考古的回顾与展望[J];考古;2003年04期
6 刘剑三;临高语黎语关系词的文化内涵[J];民族语文;2001年03期
7 高泽强;;黎族族源族称探讨综述[J];琼州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谢业琪;海南岛黎族指、掌纹研究及临高人与汉族、壮族指、掌纹特征比较[J];人类学学报;1982年02期
9 王穗琼;;略论黎族的族源问题[J];学术研究;1962年06期
10 倪大白;中国的壮侗语与南岛语[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8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波;黎族三个支系Y-SNP多态性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7年
2 程玲;先秦时期岭南社会的复杂化进程[D];厦门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效月;安成邦;;中国农业起源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5期
2 陈明芳;论船棺葬[J];东南文化;1991年01期
3 练铭志;关于海南黎族族源的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4 练铭志;;海南黎族与汉文化的关系述论[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5 王明坤;;论黎族语境中的“美”及其对黎族文化的影响[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6 覃晓航;侗台语族谱系分类史略[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7 刘剑三;;临高语“濒危”词语考察[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8 覃晓航;汉台语关系研究综述[J];贵州民族研究;1992年01期
9 谢东莉;;海南黎族国内研究综述[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10 陈光良;海南原始居民蠡测[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韦学纯;;历史音韵学和语言年代学视野的水汉民族渊源[A];水家学研究(五)——水家族文明[C];2010年
2 田明;阎根齐;;岭南汉画初探[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廖国一;珠江流域中上游新石器时代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武忠定;越南语核心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颜家安;海南岛生态环境变迁史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4 倪宏鸣;维吾尔语和阿美语语言特征对比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温有锋;西藏藏族起源初探[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6 岳永杰;海南黎族打柴舞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姝雯;海南黎族服装研究及设计实践[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2 郭菁菁;岭南文明化进程的初步探讨[D];暨南大学;2011年
3 游晓蕾;横岭山墓地及相关问题初步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陈雪;广西壮族与海南黎族人群线粒体DNA群体遗传关系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5 刘晓青;海南润方言黎族服饰文化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2年
6 杨波;黎族三个支系Y-SNP多态性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7年
7 刘利萍;GIS技术支持下农业技术进步与血吸虫防治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8 程玲;先秦时期岭南社会的复杂化进程[D];厦门大学;2009年
9 王洪波;造型·生态·符号—海南黎族妇女服饰文化蕴涵透视[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10 娄欣利;村头聚落生业复原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伯谦;我国南方几何形印纹陶遗存的分区、分期及其有关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1期
2 翁齐浩;珠江三角洲全新世环境变化与文化起源及传播的关系[J];地理科学;1994年01期
3 陈晓宏,陈永勤;珠江三角洲网河区水文与地貌特征变异及其成因[J];地理学报;2002年04期
4 黄光庆;珠江三角洲新石器考古文化与古地理环境[J];地理学报;1996年06期
5 区家发;广东先秦社会初探——兼论38座随葬青铜器墓葬的年代与墓主人问题(Ⅰ)[J];东南文化;1991年01期
6 吴曾德 ,叶杨;论广东青铜时代的三个基本问题[J];东南文化;1993年04期
7 肖一亭;生态环境与珠江三角洲古文化[J];东南文化;2002年09期
8 王书敏;;史前太湖流域社会复杂化进程初步研究[J];东南文化;2006年03期
9 郑卓,邓韫,张华,余荣春,陈炽新;华南沿海热带-亚热带地区全新世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J];第四纪研究;2004年04期
10 陈淳;中国文明与国家探源的思考[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泽强;;黎族族源族称探讨综述[J];琼州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张兴吉;王裕秋;;论民国时期海南岛黎族社会所受到的冲击及影响[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3 唐兰冬;;狩猎文化看黎族[J];中国民族;2008年10期
4 程昭星;;腐败是社会动荡的根源——写作《黎族人民斗争史》的一点体会[J];今日海南;2001年02期
5 练铭志;关于海南黎族族源的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6 杜伟;杨雪;;黎族民间童话的独特风情[J];今日海南;2007年09期
7 ;2008:昌江黎族自治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J];今日海南;2009年02期
8 赵全鹏;;黎族文身传说的发生与史学价值[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9 冼周;;从冼夫人族性谈俚人与黎族的相关性及黎族的起源[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西柏;千龙山之子——记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人大代表、千龙林场场长胡昌月[J];海南人大;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照安;;黎族乐器“哩咧”的起源与演变[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2 丁坦;廖文波;金建华;王伯荪;;海南岛王下石灰岩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A];第七届全国系统与进化植物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3 陈光国;;青海藏族族源初探[A];民族学研究第三辑[C];1982年
4 郑卓;黄康有;邓韫;Celia Beaudouin;;海南岛垂直植被带与表土孢粉研究[A];中国孢粉学分会七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徐忠胜;冯翠娥;;热带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在海南岛的实施[A];中国农业地学研究新进展——2000年全国农业地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于旭东;吴繁花;谢永灼;;海南岛灰白蚕蛾生物学特性研究[A];中国热带作物学会2005年学术(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鄢全树;石学法;;海南岛地幔柱与南海的形成演化[A];2006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党选民;刘昭华;杨衍;詹园凤;;海南设施园艺发展现状及适于海南发展的设施园艺类型[A];中国热带作物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侯威;杨开庆;;海南岛石碌铁铜钴矿矿田构造研究[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982中英文合订本)[C];1985年
10 李景照;邱珏;金建华;廖文波;;海南岛长昌盆地始新世油丹Alseodaphne hainanensis的发现[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五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8)[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亚玲;探访黎族纺织绣染工艺[N];中国民族报;2006年
2 董锡玖;共谋中华舞蹈的繁荣[N];中国艺术报;2009年
3 陈耿邋特约记者 李玉峰;陵水保亭公布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N];海南日报;2007年
4 章华;黎族医生治病特色[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9年
5 王学萍;严谨的民族学佳作[N];中华读书报;2004年
6 于伟慧 黄青文;黎族钻木取火[N];海南日报;2006年
7 海南日报记者 陈耿 通讯员 张玉洁;世间万物针线下[N];海南日报;2009年
8 海南日报记者 高虹;听,海南银饰无声地诉说[N];海南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于伟慧;黎族传统器乐有失传之危[N];海南日报;2008年
10 记者 孙志平 张永峰;闲看风雨狂,只因有新房[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晖;法医线粒体DNA分型及中国不同民族多态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2 蔡望伟;中国南方人群β-地中海贫血CD41-42(-CTTT)突变的起源与扩散的群体遗传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3 杜建伟;海南省艾滋病综合干预措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赵心愚;纳西族与藏族历史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5 王瑜;海南省黎、汉族青年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性行为:流动经历、社会性别和社区环境的影响[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6 葛小月;海南岛中生代岩浆作用及其构造意义[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3年
7 丁易;海南岛退化热带森林植被恢复生态学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6年
8 曹建劲;广东沿海地区及海南岛中新生代基性岩脉地球化学与岩石圈演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9 张志东;景观水平上的海南岛热带天然林功能群的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7年
10 汤飞宇;玉米子房离体培养诱导孤雌生殖[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甜甜;黎族与高山族文身的比较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2年
2 杨波;黎族三个支系Y-SNP多态性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7年
3 王洪波;造型·生态·符号—海南黎族妇女服饰文化蕴涵透视[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4 王丹妹;LMP/TAP基因多态性与海南黎族人结核病易感性的关系[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5 黄冬爱;海南汉族、黎族人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的分子鉴定[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6 陈丹阳;清代海南岛农业经济地理初探(1652-1911)[D];暨南大学;2007年
7 甘方明;明朝对海南岛的开发与经营[D];暨南大学;2001年
8 罗_g;明清海南社会经济中的女性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9 王樱;东亚南部土著原始制陶的考古学分析[D];厦门大学;2006年
10 袁国客;清代海南治黎及其影响[D];暨南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3311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331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