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环境史建构——以基诺山环境变迁为例
[Abstract]: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environmental change of Jinuo Mountain,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possibility,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bject theme, research method and prospec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environmental history. In the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modernization, industrialization, urbanization and homogenization, the environment of ethnic areas is undergoing irreversible changes. It provides an objective realistic basi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environmental history. In addition to the general methods of cross-disciplinary studies, the study of national environmental history requires, in particular, the use of methods such as ethnic ancient books, ethnic archaeology, environmental archaeology, knowledge archaeology, pictorial history, historical anthropology and cross-cultural research. At the same time, draw lessons from genetic engineering and other research results to form a distinctive method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long-term and universality of national existence determines the long-term future of the study of national environmental history and provides continuous experi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ubject of environmental history.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
【分类号】:C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包茂红;;东南亚环境史研究述评[J];东南亚研究;2008年04期
2 ;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J];思想战线;2013年02期
3 侯文蕙;美国环境史观的演变[J];美国研究;1987年03期
4 刘耀辉;华强;;环境史家与环境危机[J];国外理论动态;2009年11期
5 满志敏;;全球环境变化视角下环境史研究的几个问题[J];思想战线;2012年02期
6 付成双;;从征服自然到保护荒野:环境史视野下的美国现代化[J];历史研究;2013年03期
7 包茂红;;英帝国环境史研究——以殖民科学研究为中心[J];思想战线;2013年04期
8 吴启琳;;“自然”的哲学与环境史的书写——读《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J];中国农史;2013年04期
9 滕海键;;政治纬度的环境史研究及其现实意义——以美国的环境政治史研究为实例[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10 唐书明;;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的环境思想[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原宗子;;在日本的中国环境史研究[A];中国经济史上的天人关系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2 梅雪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环境史研究的几个问题[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上卷)[C];2008年
3 理查德·怀特;毛达;;后话环境史:见证一个史学领域的成熟[A];都市文化研究(第6辑)——网络社会与城市环境[C];2010年
4 梅雪芹;;环境史:一种新的历史叙述[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5 汤艳梅;;英国城市环境史研究源流与现状[A];都市文化研究(第6辑)——网络社会与城市环境[C];2010年
6 乔尔·A.塔尔;王栎;;美国城市史和美国环境史:互补且交错的领域[A];都市文化研究(第6辑)——网络社会与城市环境[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恒 汤艳梅;《环境史》杂志创刊的学科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2 郭秀文;中国期刊对环境史研究的关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邹逸麟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环境史的研究应进一步深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记者童力;环境史研究呈现新趋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梅雪芹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环境史思维习惯:中国近代环境史跨学科研究的起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杨伟兵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从区域视角深化西南环境史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梅雪芹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环境史研究寻踪[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高澜;潜滋暗长:欧洲环境史新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9 王先明 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中心暨历史学院;环境史研究的社会史取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记者 耿晓明 通讯员 刘向阳;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史研究中心成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贾s,
本文编号:23320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332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