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论李绍明先生的应用民族学思想及其实践

发布时间:2018-12-06 21:33
【摘要】:作为新中国自己培养出来的第一代民族学家,李绍明先生形成了独特的应用民族学思想。在他看来,我国的应用民族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民族社会学研究和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研究两个领域。在不断进行学科理论建构与完善的同时,李绍明先生还亲自投身于我国应用民族研究与田野实践中来,推动了我国民族学人类学学科的发展与完善,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Abstract]:As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ethnologists trained in New China, Mr. Li Shaoming formed a unique thought of applied ethnology. In his opinion, the study of applied ethnology in China mainly focuses on two fields: ethnic sociology and ethnic relations and national policy. While constructing and perfecting the discipline theory, Mr. Li Shaoming himself devoted himself to the applied ethnic research and field practice in China, which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and perfection of the subject of ethnology anthropology in China, and made historical contributions.
【作者单位】: 长江师范学院;
【分类号】:C95-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绍明;西南少数民族原始宗教与现代化问题[J];广西民族研究;1991年03期

2 李绍明,李锦;长江上游民族地区生态经济系统[J];广西民族研究;2001年03期

3 李绍明;;略论中国人类学的华西学派[J];广西民族研究;2007年03期

4 王菊;;李绍明的彝族社会学思想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08年03期

5 ;李绍明先生的学术经历和学术思想[J];广西民族研究;2009年03期

6 李绍明;川滇边境纳日人的族别问题[J];社会科学研究;1983年01期

7 李绍明 ,杨健吾;我国山地民族学的现状及其前景[J];思想战线;1992年02期

8 李绍明;传统社会变迁与民族文化传承——以台湾泰雅人为例[J];思想战线;2003年06期

9 李绍明;21世纪初我国民族学发展的几个问题[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11期

10 伍婷婷;李绍明;;学术与学会的里程——李绍明先生谈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的发展[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又专;吴丹妮;;各为其功 筚路蓝缕——羌民族宗教、文化研究百年(一)[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2 耿静;;浅谈灾后重建中的羌文化保护[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3 李永忠;;浅析费孝通“多元一体”理论与中华民族凝聚力[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4 谢丽霞;王逍;;浅析中国蛇郎故事的文化意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5 施云;;近代反侵略战争中的民族意识觉醒与中华民族团结[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6 李联;;清初统治者民族心理探求[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马戎;关于民族研究的几个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8 马戎;论中国的民族社会学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9 马戎;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马戎;;“差序格局”——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中国人行为的解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阿平;;肃慎—女真族系的民族学研究在黑龙江流域文明发展中的地位[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周大鸣;;侨胞与族群边界的维持(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族群交往与宗教共处”社会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3 刘希;;法律:一种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文化——我国民族民间文化法律保护诸问题的法律人类学分析[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4 林家有;;论孙中山的大中华思想[A];“辛亥革命与20世纪中华民族振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黄向春;;“闽越”概念与福建地域文化研究[A];闽越文化研究——闽越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雷弯山;;数字化时代畲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实践理性合理化[A];畲族文化研究(下册)[C];2003年

7 王飞;;文化多元与人权普适——以和谐社会语境之民族习惯法的发展引导为例[A];民族法学评论(第6卷·2008年)[C];2008年

8 马戎;;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2集)[C];2007年

9 刘新利;;试论全球化时代大众传媒与少数民族的民族认同[A];新闻学论集第27辑[C];2011年

10 陈新;;作为启蒙主义者的董必武[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一辑·下册)[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广才;大河家镇周家村家庭经济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4 贺琳凯;新中国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的互动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5 王伟;索伦鄂温克宗教信仰:仪式、象征与解释[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赵海霞;清代新疆民族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豆海锋;长江中游地区商代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吕韶钧;舞龙习俗与民族文化认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10 姜南;云南诸葛亮南征传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艳雁;达斡尔族舞蹈的流变与传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蓝韶昱;中越边境土司社会互动与认同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覃志鹏;广西民族自治地方成立逢十周年庆典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包国娟;从城镇化过程中居住格局的变化看民族关系[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石丽丽;儒家“五伦”思想与中国伊斯兰“五典”思想的比较[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李莹;云南德昂族服饰艺术及其传承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7 王春荣;U厮Up政权民族关系初探[D];烟台大学;2010年

8 李尚奎;133团九连维吾尔族文化变迁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9 俞卓;羌族聚落景观符号在现代景观中的意象表达[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黄明波;方言电视·地域文化·涉台传播[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影;;访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J];读书;1980年08期

2 郝瑞,范可;中国人类学叙事的复苏与进步[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李锦;李绍明;;约己以让,持之以恒——人类学学者访谈录之五十[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李绍明;从川黔边杨氏来源看侗族与土家族的历史关系[J];贵州民族研究;1990年04期

5 李绍明;清人图录中的土家族形象[J];贵州民族研究;1992年03期

6 李绍明;西南民族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贵州民族研究;2004年03期

7 魏章玲;欧美社会学的历史和现状[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05期

8 黄柏权;;武陵民族走廊及其主要通道[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9 李绍明;;论武陵民族区与民族走廊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李绍明;;关于羌族古代史的几个问题[J];历史研究;1963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三峡大学武陵民族研究院院长 黄柏权;[N];中国民族报;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兵;向祖文;;建设美丽富强和谐的新长阳——访中共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委书记王新祝[J];民族大家庭;2007年01期

2 祥子;;适应新形势 完成新任务 实现新发展[J];民族大家庭;2008年05期

3 潘高峰;;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民族地区18个乡镇、村、社区和3个民族乡“文明村镇”、“文明社区”称号[J];民族大家庭;2008年05期

4 ;创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工作经验交流集锦[J];民族论坛;2007年12期

5 曹丽娟;;论四川民族文化产业的主要着力点[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向国成;袁金山;;湖北省人大常委会蒋大国副主任赴民族地区调研[J];民族大家庭;2008年03期

7 ;民族地区医疗事业的一朵奇葩——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中医院工作巡礼[J];公民导刊;2009年03期

8 ;信息传真[J];民族大家庭;2006年03期

9 陈心林;田鸿燕;;民族文化发展与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湖北民族地区的实证研究[J];民族论坛;2008年07期

10 胡士国;杨传国;;在民族区域自治中阔步前进——纪念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成立20周年[J];楚天主人;2004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欧阳胜;;基于后发优势理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实证分析[A];湖南省市场学会2009年会暨“两型社会与营销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刘家胜;;浅谈加强民族地区廉政文化建设[A];新时期反腐倡廉研究文集[C];2007年

3 张立;吴国华;;民族地区骨干企业比较研究——经济中的文化思考[A];2006年湖南社科联学科前沿问题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马贤惠;;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A];贵州省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论坛文集[C];2009年

5 吴秀荣;蒙锡廷;;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民族地区繁荣兴旺[A];水家学研究(五)——水家族文明[C];2010年

6 毛伟;余梅贵;王蓉感;李华;;黔江土家族ABO、Rh、MN、Duffy血型分布调查[A];中国输血1999年年会暨纪念ABO血型发现100周年学术交流论文专辑[C];1999年

7 王芳恒;;发展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对策和设想[A];布依学研究(之四)——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次年会暨第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8 黄东英;;民族地区的新闻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9 ;坚持党的领导 加强党的建设 是促进民族地区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A];光辉的历程 宝贵的经验——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的建设主要成就与经验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王启发;;拍摄好90年代的人——谈拍摄民族新闻人物的体会[A];第二次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材料汇编[C];199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奚冬琪;“让他们成为民族交往的桥梁和纽带”[N];人民政协报;2009年

2 谭兵邋向国成;在民族地区要充分应用好民族文化资源[N];中国民族报;2008年

3 记者 张辉 通讯员 孔元元 尹秦玲;少数民族医疗减免费再出新规[N];湖北日报;2009年

4 ;正常更新机制难以补充年龄断层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失衡[N];人民政协报;2005年

5 宝贵贞;和谐稳定与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追求[N];中国民族报;2009年

6 穆土;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民族地区文化资源[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蒋永峰;越是民族地区越要贯彻科学发展观[N];湖南经济报;2007年

8 朱奕邋王思成;坚持改革开放是民族地区发展必由之路[N];人民政协报;2008年

9 记者 文林 薛辉 通讯员 龙学军;看烧饼 想恩施[N];恩施日报;2006年

10 艾瑛 张海荣;切实推动民族地区实现跨式发展[N];民主协商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友强;经济转型过程中民族地区政府作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稽明;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3 李小平;国家政策在民族地区的波尾效应和红利现象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4 常亮;民族地区纠纷司法解决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5 吴琼;和谐社会视域下的民族协调发展[D];新疆大学;2010年

6 安晓镜;民族地区初中阶段学生学业评价体系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7 鄢杰;民族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8 张爱琴;民族地区乡土教材的开发模式与功能[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9 程进;我国生态脆弱民族地区空间冲突及治理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10 朱玉福;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民族法规体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红利;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周宏宇;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3 牟方秀;民族地区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的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7年

4 谭W,

本文编号:23666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3666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2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