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当代台湾民族学研究的兴起

发布时间:2019-03-10 18:04
【摘要】:民族学或文化人类学是当代台湾学术中相当活跃和有生气的一个研究领域,近年来,已广泛受到大陆学术界的关注。该学在当地的兴起,既赖其区域文化资源的深厚凭藉,也有种种现实的动因。就其1950年代到1960年代的耕耘实践看,研究重心显然集中在高山族和台湾文化特质及其与周边其他地区的关系方面。从理论和方法的角度审视,它不但继承了史语所的科学实证风气,且能时时关注国际前沿的学术发展趋势,并努力结合现实社会的某些需求,对此作出适当的回应,从而在自身的不断反思中加以改进和创新,这也许正是其得以接地气而在当地获得持久发展的重要原因。认真考察其兴起过程中的成果和方法得失,对当代中国学术尤其是人类学的建设,无疑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Abstract]:Ethnology or cultural anthropology is a very active and dynamic research field in contemporary Taiwan academic circles. In recent years, it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mainland academic circles. The rise of the school in the local area depends not only on the deep dependence of its regional cultural resources, but also on various realistic motives. From 1950's to 1960's, it is obvious that the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akayama nationality and Taiwan and their relations with other areas around them. From a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point of view, it not only inherits the scientific and empirical ethos of the Institute of History, but also pays constant attention to the trend of academic development in the international frontier, and strives to respond appropriately to certain needs of the real society, Thus, it can be improved and innovated in its own continuous reflection, which may be the important reason for its easy acces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local area.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achievements and methods gained and lost in the process of its rise, which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academia, especially anthropology.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重大项目(11JJD770008) 国家社科2014年度项目(编号:14BZS12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C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必友,陆群;民族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当代任务[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J];满语研究;2007年01期

3 杨圣敏;;民族学是什么[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李婕;;我们如何面对田野——有关民族学研究范式的思考[J];西部学刊;2013年04期

5 Ю·В·勃罗姆列伊;杨允;;现阶段的民族学[J];民族译丛;1979年03期

6 李有义;我国民族学的回顾与展望[J];民族研究;1980年01期

7 周光大;;努力创建与发展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学[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8 周光大;;努力Ru建和发展中国式的櫖克思主义民族学[J];贵州民族研究;1980年01期

9 _5永国;;关于民族学的几个UO题[J];贵州民族研究;1980年01期

10 林耀华;关于民族学研究的对象和民族社会性质的研究[J];云南社会科学;198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周光大;韦光化;;全球化世界中的现代民族学研究价值[A];广西老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加强党的执政与改善民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吴曙华;;《徐霞客游记》的民族学价值[A];徐霞客研究(第20辑)[C];2010年

3 郝时远;;在“民族学人类学与中国经验”研讨会闭幕式上的讲话[A];民族学人类学的中国经验——人类学高级论坛2003卷[C];2003年

4 张中复;;本土实证民族志在学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2009年11月14-15日参加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民族学/社会文化人类学导论概念更新与内容涵盖”研讨会感言[A];共识(2009秋刊02)[C];2009年

5 赵阿平;;肃慎—女真族系的民族学研究在黑龙江流域文明发展中的地位[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6 杨桂萍;;进一步开拓中国的民族学和宗教学研究——访民族学专家宋蜀华先生[A];宗教与民族(第贰辑)[C];2003年

7 石朝江;石莉;;中外人类学民族学对苗族的考察与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民族地区建设实践研究[C];2008年

8 黄淑娉;;发展我国的民族学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A];民族学研究第一辑——首届全国民族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0年

9 代启福;;纪念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十六届大会(昆明)一周年[A];共识(2010春刊03)[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牛锐;蔡元培:研究民族学以终老[N];中国民族报;2008年

2 李澜;把我国民族学研究推向新高度[N];光明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牛锐;西南民族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N];中国民族报;2008年

4 胡鸿保;《民族学导论》编写将有较多创新[N];中国民族报;2010年

5 记者 吴艳;中央民族大学举办全国民族学博士生学术论坛[N];中国民族报;2011年

6 实习记者 李杨乐;建设有西南民族特色的民族学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张春海;“用脚做学问”的民族学学者[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哈正利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院;民族学人类学的中国经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徐黎丽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兰州大学民族学研究院;非传统安全视界下的民族学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赵荔 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奠定海外汉学基础 促进本土民族学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臧颖;俄罗斯民族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2 陈昱成;中国苗族文化的民族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毕俊锋;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硕士论文选题初探(1980-2009)[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刘子云;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3 甘凤春;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民族学本科课程设置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4378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4378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7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