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论后现代语境中的回族日常交往

发布时间:2019-05-09 16:55
【摘要】:回族的日常交往不可能不受到西方后现代语境的影响。后现代语境中的回族日常交往具有交往主体的多元化,对称的你我关系,关心"他者",道德空间、美学空间被拆除,作为游戏场的共在,追求感受性的变化等六个鲜明特点。由于回族日常交往保持着民族性与宗教性相结合的特点,后现代语境中的回族日常交往既有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一面,更有保持民族文化优良传统的一面。这就促进了回族文化的新发展、新变化。
[Abstract]:......
【作者单位】: 西北民族大学;
【基金】:甘肃省2011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转型时期甘肃少数民族社会心态建设与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研究” 甘肃省2011年“十二五”教育规划项目“甘肃人口较少民族青年发展问题研究” 2012年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项目“西北民族地区宗教对民族团结影响研究”(2012-GM-034)
【分类号】:C9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玉杰;;论民族心理结构与心理素质[J];青年思想家;2000年05期

2 青觉,谢广民;边疆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开发与兴边富民[J];宁夏社会科学;2001年06期

3 木子;全国民族文化宣传工作座谈会在广州召开[J];中国民族;2001年03期

4 李晋有;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 把民族文化宣传工作不断推向前进[J];中国民族;2001年04期

5 徐梅;在促进发展的过程中保护和创新民族文化[J];贵州民族研究;2005年04期

6 姚顺增;怒江水电开发与民族文化的保护繁荣[J];贵州民族研究;2005年04期

7 唐华清;;浅析党的民族政策与龙州和那坡两地“黑衣壮”文化变迁[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8 高娃;;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高永久;刘庸;;城市化背景下西北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利用[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10 吕虹;;关于建立贵州多元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发展机制的思考[J];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常汉林;朱发刚;;论民族文化在加快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助推作用[A];“两个共同”与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全国民族理论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王天锐;;布依族风情与民族文化[A];布依学研究(之八)——贵州省布依学会布依文化与旅游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王志捷;;概论宗教与民族文化的关系[A];宗教与民族(第六辑)[C];2009年

4 杜平;;新时期如何实现传承民族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A];中国职教学会德育教育工作委员会德育教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盖玲;;中华民族文化与电子政务和谐发展空间的构建[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李德洙;;城市:展示民族文化和民族发展的重要场所而不是磨灭民族特点的磨房[A];中国城市文化与城市生态[C];1998年

7 吴庆辛;;毕节外宣,你该如何定位[A];乌蒙论坛[C];2006年

8 王天锐;;浅议贵州民族文化[A];布依学研究(之七)——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9 王锋;;当代回族文化的走向:在民族性和开放性之间[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10 周占军;;宁夏地区回族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调查分析[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文学;荔波县采取措施保护和宣传民族传统文化[N];贵州民族报;2010年

2 记者 李宏;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围绕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献策[N];人民政协报;2003年

3 记者 罗日杰 通讯员 韦如代;创新民族文化 繁荣民族经济[N];广西日报;2007年

4 中共从江县委 县人民政府 供稿;做好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保护工作[N];贵州民族报;2006年

5 记者 张兵;加强民族团结 发展民族经济 繁荣民族文化[N];甘孜日报(汉文);2007年

6 施明;增进民族团结 繁荣民族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N];协商新报;2006年

7 邓凯;在全州民族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延边日报;2008年

8 云南省社科院 杨福泉;灾后重建应重视村落民族文化的保护[N];中国民族报;2008年

9 周群;社科杂志社赴青海考察民族文化[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10 黔东南州政协文史与学习委员会;拯救面临凋落的民族文化奇葩[N];贵州政协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臣玲;丹噶尔藏人社会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2 马志敏;中国共产党云南民族工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3 张丽剑;“民家情”:散杂居背景下的族群认同[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孙永建;民族主体的坚守与高扬[D];吉林大学;2010年

5 李云霞;锡伯族文化探微[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6 魏延梅;在自觉、互动和对话中传承民族文化[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7 许思安;汉族、壮族、蒙族、纳西族人格结构的比较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曲元;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生活质量与主观幸福感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9 麻三山;隐藏在记忆里的文化符号[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10 王超;跨国民族文化适应与传承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胜强;现代化进程中的喀什民族文化保护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8年

2 于春江;中国俄罗斯族民族过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胡洁娜;仡佬族审美意识研究[D];贵州大学;2006年

4 王莹;云南少数民族节日开发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5 谭华;恩施州“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的调查研究[D];湖北民族学院;2012年

6 吴荣丽;从春醮会看传统民族节日的变迁[D];云南大学;2012年

7 唐晴晖;湘西苗族文化变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8 张东辉;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国家民族意识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6年

9 张萍芬;宕昌藏族民俗文化变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白杨;旅游语境中民间文化中间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729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4729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e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