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蒙古饮食禁忌探析

发布时间:2019-05-11 10:49
【摘要】:论文由序论,蒙古饮食禁忌的起源,饮食禁忌的内容,饮食禁忌 的功能及结论,参考文献等六个部分组成。 序论中,简述了研究概况、说明了选题目的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从信仰起源和生产生活起源两个方面对蒙古饮食禁忌 的形成进行探讨。认为蒙古饮食禁忌的起源不仅与灵魂崇拜,图腾 崇拜,巫术信仰及宗教观念相关联,,而且与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 所积累的经验有着直接的关系。 第二章、将蒙古饮食禁忌内容分为与饮食食品相关的禁忌和与 行为相关的禁忌两个部分。并将其细化为污秽食物禁忌,器皿禁 忌、加工过程的禁忌,饮用方式禁忌等几个方面。从而探究了饮食 禁忌的丰富内涵和独特特征。 第三章中把饮食禁忌的功能分为实用功能和社会功能。并从 崇尚、调节、节约等三个方面阐明了饮食禁忌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 功能,从道德教化,卫生教育、继承文化传统等几个方面探讨了饮食 禁忌的社会功能。 从文化学角度对饮食禁忌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认识蒙古 民族对饮食文化的基本观念及审美价值,而且对继承和发扬民族优 秀文化传统有着深远的意义。
[Abstract]:The thesis consists of six parts: preface theory, the origin of Mongolian dietary taboo, the content of dietary taboo, the function and conclusion of dietary taboo, and references. In the preface,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research is briefly described, and the purpose and research method of the selected topic are explained. The first chapter discusses the formation of Mongolian dietary taboos from two aspects: the origin of belief and the origin of production and life.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origin of Mongolian dietary taboos is not only related to soul worship, totem worship, witchcraft beliefs and religious concepts. And it has a direct relationship with the experience accumulated in the process of production and life. In the second chapter, the taboo content of Mongolian diet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aboo related to diet and food and taboo related to behavior. It is refined into dirty food taboos, utensils taboos, processing taboos, drinking taboos and so on.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rich connotation and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dietary taboos. In the third chapter, the function of diet taboo is divided into practical function and social function. It also expounds the practical function of dietary taboo in daily life from three aspects: advocating, regulating and saving, and expounds the practical function of dietary taboo in daily life from the aspects of moral educa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The social function of dietary taboo is discussed from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inheriting cultural tradition. The in-depth study of dietary taboo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ology is not only helpful to understand the basic concept and aesthetic value of Mongolian people's food culture. Moreover, it is of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to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cultural tradition of national excellence.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K892;C9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鉴;病人的饮食禁忌[J];健身科学;2005年04期

2 蔡梗民;古代饮食禁忌[J];中国职工教育;1994年05期

3 容小兴;;饮食禁忌无需太多[J];健身科学;2001年03期

4 阎雅更;脂肪肝病人的饮食禁忌[J];健身科学;2004年09期

5 崔德旺;略论原始民族在生育过程中的饮食禁忌[J];阴山学刊;2003年06期

6 孙正国;熔铸民族性:土家族饮食禁忌的人类学考察[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7 徐虹;;不同病人的饮食禁忌[J];健身科学;2003年04期

8 刘畅;;饮食禁忌谈(一)[J];健身科学;2006年04期

9 文然;;幼儿咳嗽饮食禁忌[J];妇女生活(现代家长);2008年01期

10 哈正利;回族饮食禁忌论[J];回族研究;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乐鸣;;试论外感病证、慢性肾病的饮食禁忌[A];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2 张宗勤;;“十八反”的困惑及其他——读《实用中医禁忌学》的联想[A];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乐鸣;;试论病证、慢性肾病的饮食禁忌[A];中国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第四次学术会议、浙江省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男科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学术会议暨泌尿外科男科疾病中西医研究新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3年

4 梁美玲;钟蕙如;杜素珍;杨贤鸿;;从食物对人体生理影响机转探讨中医饮食禁忌之适当性[A];海峡两岸中西医结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于薇;;中医学理论在骨折患者饮食调护中的作用[A];第十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张娜;;中医养生学用于肿瘤康复[A];2008年中医外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于薇;;辨证施护在骨折患者饮食调理中的作用[A];全国第10届骨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8 刘铁军;邓厚波;孙刚;;重视肝病患者的合理饮食[A];第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韩笑;;健康也是一种文化时尚[A];2007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高峰论坛资料汇编[C];2007年

10 张国玺;;中国传统饮食养生法[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养生学与康复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老人饮食禁忌有多少[N];大众科技报;2004年

2 李茜;空腹饮食禁忌[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3年

3 何礼瑶;常用药物饮食禁忌[N];医药导报;2005年

4 冯理达;茶的服用与饮食禁忌[N];中华合作时报;2002年

5 唐灵君;中暑后的饮食禁忌[N];中国消费者报;2000年

6 杨林;皮肤病的饮食禁忌[N];江苏科技报;2000年

7 杨林;皮肤病与饮食禁忌[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8 樊仁秀;饮食禁忌要牢记[N];中国食品报;2009年

9 林平;服西药应注意饮食禁忌[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3年

10 王天;服骨质疏松药物的饮食禁忌[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根泉;蒙古饮食禁忌探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2 黄春;陆川客家人食猪习俗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代晓芳;《金匮要略》方后注探析[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8年

4 江晁佑;唐代御撰方书黄疸病证治探讨[D];天津中医学院;2005年

5 张晓卫;早期基督教素食观与动物权利[D];四川大学;2006年

6 邵娟;枣庄方言词汇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永红;头痛病症的历代文献研究与学术源流探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年

8 张进;散杂居地区非穆斯林清真餐饮业的现状分析[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744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4744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a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