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场域视阈下傣族织锦艺术审美及其变迁——以西双版纳曼暖典村为个案

发布时间:2019-06-04 11:34
【摘要】:西双版纳傣族织锦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纹样、色彩具有浓郁的民族地域文化特色,体现了傣族特有的艺术审美情趣。伴随着现代化以及旅游业的发展,织锦的纹样、色彩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文化变迁。本研究试运用布迪厄场域相关理论,对曼暖典村傣族织锦纹样和色彩进行分析和研究,解读其文化变迁的特点和规则,总结其特定的纹样和色彩彰显的文化意义和价值取向。
[Abstract]:Xishuangbanna Dai brocade is listed in the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list, its pattern and color have strong national region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reflecting the Dai unique artistic aesthetic tast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ization and tourism, the patterns and colors of brocade have undergone different degrees of cultural chang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Boudieu field,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patterns and colors of Dai brocade in Manwang Village, interpret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ules of its cultural changes, and summarizes the cultural significance and value orientation of its specific patterns and colors.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基金】:云南大学民族学学科高地建设规划项目“西双版纳傣族各个支系的织锦工艺及其保护与传承的现状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C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菲;;对话:在人类学遗产研究的国际平台上[J];贵州社会科学;2014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小虎;企业家社会资本及其对企业绩效的作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2 杨春芳;福柯话语理论的文化解读[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4期

3 颜旭;;政工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视角[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布迪厄;强世功;;法律的力量——迈向司法场域的社会学[J];北大法律评论;1999年02期

5 郭景萍;现代社会工作的基本特征:制度化利他主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6 王思斌;;略论新农村建设的实施结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7 厉春雷;;论中华老字号的消费者驱动战略[J];北方经济;2010年18期

8 严震宇;张仕平;;从场域视角看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对一家国企改革的实证分析[J];北方论丛;2006年02期

9 苑国华;;论布迪厄的社会语言学——“语言交换的经济”理论[J];北方论丛;2009年02期

10 高宁;;现代性风险与知识批判[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行福;;社会炼金术——布迪厄对意识形态的概念化和批判[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2 原平方;;社会网络化(SNS)与中国公民社会想象[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简圣宇;;“审美威慑”的日常表现——从当下房地产广告谈起[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戴烽;;家文化惯习与公共文明参与[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5 牛立超;祝尔娟;;首都圈城市间的合作与治理机制——以京津为例的一个讨论[A];奥运后首都国际化进程的新趋势与新挑战——2008城市国际化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李春青;;试论当代文论话语建构之路径、存在问题及出路[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7 刘海;;试论编辑的文化资本[A];编辑文化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四届年会优秀文集[C];2009年

8 闫晓庆;;对部分农村学生放弃高考的原因与影响的思考[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谢静;;绘制合作领域地图——从SO项目看传播的组织功能[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年

10 张建永;;沈从文文学理论的审美现代性问题[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洁;上海市郊公办学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屯;大学社会评价中的符号资本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8 陈红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D];南开大学;2010年

9 黄庐进;转型时期中国中产阶层消费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优玄;广西民族文化资本化中的政府政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田苗苗;大连沙河口区大学生创业困境案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威;场域视角下的抽象绘画与具象绘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丽霞;中职数学教学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D];苏州大学;2010年

5 李美华;全景式教学在《文化生活》运用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薛梅;与面具共舞[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邵秀娟;符号塑造:进城农民工子女学习困难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8 汪恭敬;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边缘化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9 林健生;大学场域中师生话语权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10 马丽丽;河北曲周新义务教育法实施状况考察[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合云;论艺术审美教育对人才创造力的影响[J];台声.新视角;2005年04期

2 赖辉亮;论蔡元培的艺术审美教育思想[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87年05期

3 博巍;浅析商品审美和艺术审美的区别和联系[J];理论导刊;1994年11期

4 彭俐;;城市环境与艺术审美[J];海内与海外;2012年04期

5 彭俐;;城市环境与艺术审美[J];海内与海外;2012年05期

6 侯健;;“移风易俗,莫善于乐”[J];学习与研究;1987年09期

7 屈文凤;;解析艺术的本质——用哲学的思维来探讨艺术[J];理论界;2008年10期

8 龚明华;;审美中介:艺术·主体·接受[J];今日中国论坛;2008年07期

9 爱新觉罗·梦玉;;论艺术审美对人生的影响——与大学生浅谈美·艺术与人生[J];天津政协;2011年03期

10 盖光;自然生态艺术审美的生成性特征——以中国美学为例[J];思想战线;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叶纪彬;;论艺术审美反映论三个理论层面及其相互关系[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周计武;;艺术终结的美学之思[A];城市文化与艺术审美[C];2008年

3 米静霞;;艺术审美面面观[A];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12[C];2013年

4 孙成林;;论书装艺术审美客观标准的多重性[A];新时期编辑活动特点探讨——中国编辑学会第六届年会论文选[C];2001年

5 袁新荣;;浅谈群众音乐的多层次多功能[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6 许文菲;;电脑图标的艺术审美功能[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林戈尔;;音乐的实用功能定位及其分类[A];中国演员(2012年第5期总第29期)[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教师 杨维娜;彰显艺术的诗性美[N];中国文化报;2007年

2 张丽军;通往诗意栖居的艺术之桥[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盛葳;当代艺术“划界”与“跨界”再思考[N];中国艺术报;2012年

4 许民彤;我们还有没有艺术的趣味[N];中国文化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蔡萌 实习生 苏丹丹;中国艺术衍生品市场:机遇与挑战[N];中国文化报;2012年

6 黄会林;让观众眼前一亮的电影频道[N];文艺报;2012年

7 全国政协常委 著名艺术家 韩美林;公共空间的艺术审美[N];解放日报;2012年

8 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副馆长 尤洋;艺术审美是否意味着实现自由观看?[N];21世纪经济报道;2014年

9 马也;后现代语境中的“艺术”[N];文艺报;2004年

10 邢建昌;美是艺术的法则吗?[N];文艺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孙欣;基于互动的公共艺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2 顾颖;艺术意味的生成[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高波;论现象学方法与概念对艺术审美本质研究的意义[D];山东大学;2010年

4 张琦;南张楼公共艺术调查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5 邹跃进;观念与艺术[D];中央美术学院;2002年

6 陈晓娟;意境:艺术之为艺术[D];东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英宇;艺术观念的演进与变异[D];黑龙江大学;2010年

2 李青;从艺术到公共艺术[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3 陈凯丽;南京明代艺术特征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4 周璇;大众化:中国当代艺术审美价值取向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睢建环;公共艺术初论[D];天津大学;2005年

6 郭海贝;市场与艺术家的自我纯粹性[D];安徽师范大学;2012年

7 宋海军;我国当代艺术对设计的启示[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8 应爱萍;苏珊·朗格艺术幻象理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胡雪芬;论小学艺术审美教育理念[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肖蓉成;艺术的神圣性简论[D];西安美术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24926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4926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c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