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现代“汉化”:一个被泛化的概念——以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为例
[Abstract]:"Sinicization" is a kind of social and cultural phenomenon that has existed in Chinese history and still exists today, but compared with the ancient "Sinicization", the connotation of "Sinicization" is ver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ancient "Sinicization". Taking Tianzhu Tibetan Autonomous Coun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connotation of modern "Sinicization", and holds that compared with ancient "Sinicization", which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ingle Chinese culture, modern "Sinicization"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culturalization such as Han culture, western culture and mainstream culture of contemporary country, and is an obviously generalized concept. It is suggested that this term should be carefully used in order to prevent adverse effects on ethnic relations.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多民族杂居地区民族宽容研究”(13YJA850004)
【分类号】:C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姜小莉;;满族汉化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王浩宇;;“汉化”研究及其思考[J];民族论坛;2011年22期
3 卢衍鹏;;主流文化的解构与文化研究的重生[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1年04期
4 何炳棣,张勉励;捍卫汉化:驳伊芙琳·罗斯基之“再观清代”(上)[J];清史研究;2000年01期
5 何俊芳;儒学教育与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双语文教学[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陈晶;;多民族杂居地区民族交融实证研究——基于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的调查[J];西北人口;2011年05期
7 俞可平;;现代化和全球化双重变奏下的中国文化发展逻辑[J];学术月刊;2006年04期
8 李安民;;关于文化涵化的若干问题[J];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又专;吴丹妮;;各为其功 筚路蓝缕——羌民族宗教、文化研究百年(一)[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2 史春风;;近80年关于中国本位文化问题论战研究状况综述[J];安徽史学;2010年05期
3 李永忠;;浅析费孝通“多元一体”理论与中华民族凝聚力[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4 谢丽霞;王逍;;浅析中国蛇郎故事的文化意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5 施云;;近代反侵略战争中的民族意识觉醒与中华民族团结[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6 李联;;清初统治者民族心理探求[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马戎;关于民族研究的几个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8 马戎;论中国的民族社会学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9 马戎;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群问题的“去政治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马戎;;“差序格局”——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中国人行为的解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阿平;;肃慎—女真族系的民族学研究在黑龙江流域文明发展中的地位[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包世琦;;中国政府职能转型的历史轨迹与经验总结[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C];2009年
3 周大鸣;;侨胞与族群边界的维持(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族群交往与宗教共处”社会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4 刘希;;法律:一种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文化——我国民族民间文化法律保护诸问题的法律人类学分析[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5 吴理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文化发展及其阶段性特征[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中)[C];2008年
6 苏刚;;瞿秋白文化思想的内涵及其成因[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三辑)[C];2009年
7 林家有;;论孙中山的大中华思想[A];“辛亥革命与20世纪中华民族振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黄向春;;“闽越”概念与福建地域文化研究[A];闽越文化研究——闽越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雷弯山;;数字化时代畲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实践理性合理化[A];畲族文化研究(下册)[C];2003年
10 王飞;;文化多元与人权普适——以和谐社会语境之民族习惯法的发展引导为例[A];民族法学评论(第6卷·2008年)[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广才;大河家镇周家村家庭经济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靳书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超越[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5 贺琳凯;新中国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的互动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6 王伟;索伦鄂温克宗教信仰:仪式、象征与解释[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赵海霞;清代新疆民族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豆海锋;长江中游地区商代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刘艺虹;世纪之交都市言情剧的情爱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艳雁;达斡尔族舞蹈的流变与传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蓝韶昱;中越边境土司社会互动与认同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覃志鹏;广西民族自治地方成立逢十周年庆典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包国娟;从城镇化过程中居住格局的变化看民族关系[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石丽丽;儒家“五伦”思想与中国伊斯兰“五典”思想的比较[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王春荣;U厮Up政权民族关系初探[D];烟台大学;2010年
7 李尚奎;133团九连维吾尔族文化变迁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8 黄明波;方言电视·地域文化·涉台传播[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方娟;少数民族艺术在幼儿教育中的传承[D];云南大学;2010年
10 赵瀛;市场化过程中企业员工认同特征的变动与继承[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小莉;;满族汉化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朱人求;全球化背景下的儒家文化自觉[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3 程潮;论岭南的汉化和儒化历程[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7期
4 Jonathann Giammarco ,姚大力,Dr.Alicia Campi;历史的错觉[J];华夏人文地理;2004年10期
5 刘大年;中国近代历史运动的主题[J];近代史研究;1996年06期
6 王盛恩;“华夷之辨”对民族融合的影响——兼与刘锋焘先生商榷[J];南都学坛;2003年05期
7 李宗桂;文化全球化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J];南开学报;2002年05期
8 龚群;全球文化与本土文化[J];南开学报;2002年05期
9 黎澍;;消灭封建残余影响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条件[J];历史研究;1979年01期
10 杨晓;曲铁华;;清代的八旗官学[J];民族教育研究;1989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王海光;[N];文汇报;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银花;;内蒙古民族关系和谐模式研究——以鄂温克族自治旗为例[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吴宝璋,马运法;平顶山市现阶段散杂居地区民族关系的调查与思考[J];中州统战;2000年05期
3 王希恩;深刻理解“和谐”在我国民族关系中的重要意义[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08期
4 穆殿春;;协调民族关系 促进民族地区和谐发展[J];攀登;2005年06期
5 吴群;;民族关系与和谐社会[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关桂霞;;构建青海和谐民族关系的调研报告[J];青海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7 吕永红;刘闽;高永辉;;社会资本在民族关系调适过程中的功能分析[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于海泉;;关于民族关系研究理论与方法的回顾[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贾东海;米娟婷;;新世纪西部边疆民族宗教问题对中国民族关系的影响——以新疆为例分析[J];社科纵横;2007年02期
10 朱晓玲;;对外贸易对新疆民族关系的影响[J];社科纵横;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杰舜;;中国民族团结在世界民族关系中的示范作用[A];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5年
2 丁汝俊;敏生兰;;论贫困对我国民族关系的影响[A];2006民族宗教问题高层论坛暨甘肃研究基地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杨圣敏;;历史上民族关系中的几个问题[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5集)[C];2009年
4 刘万庆;;中国都市多民族化及民族关系的构建[A];中国城市文化与城市生态[C];1998年
5 徐黎丽;陈建军;;论风俗习惯与民族关系的互动影响[A];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穆殿春;;协调民族关系 促进民族和谐发展[A];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第十三次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崔成男;尹金山;方昌国;;西部大开发:解决民族关系深层问题的有效途径[A];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学术讨论会暨第九次顾问座谈会论文集[C];2000年
8 张佳生;;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族关系研究[A];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陈延斌;;论构建和谐社会与促进民族团结繁荣[A];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第十三次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李鸿;;论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A];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第十三次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婷轩;中华民族自觉进程中的关键一步[N];中国民族报;2009年
2 许世昌 张修建;菏泽市政协着力构建和谐民族关系[N];联合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赵忠洪 通讯员 石凌广 杨志军;17.2万各族群众就是一家人[N];桂林日报;2008年
4 整理 王甜;经济发展与民族关系: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思考[N];中国民族报;2010年
5 记者 张雪飞;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民族关系[N];云南日报;2011年
6 记者 吕宁丰 实习生 蔡军;构建和谐民族关系 促进社会协调发展[N];南京日报;2006年
7 记者 马敏;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N];华兴时报;2010年
8 记者 齐展;要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大局 促进民族关系 宗教关系和谐发展[N];辽源日报;2010年
9 李愿 李晓燕;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N];陕西日报;2006年
10 平乐 据广州市民宗局提供的资料整理;广州:“一统三分”协调民族关系[N];中国民族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鑫华;民族关系协调发展与政治稳定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葛艳玲;当前新疆北疆基层民族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3 马仲荣;社会转型期的甘肃藏区社会矛盾与民族关系相互作用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4 徐畅江;民族关系的国家建构[D];云南大学;2013年
5 张媚玲;中国西南边疆近代民族关系史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6 贾毅;临夏回族自治州民族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7 郑生忠;社会转型时期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宗教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蒋立松;中国西南地区民族关系基础结构及影响因素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9 刘瑶瑶;青海海西州汉族移民文化变迁及民族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10 贺琳凯;新中国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的互动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晓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王利花;构建内蒙古和谐民族关系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3 张婷;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内蒙古民族关系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4 刘卫春;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和谐发展探析[D];吉林大学;2011年
5 雷海;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民族关系及其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6 吴敏;深圳特区民族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7 其力木格;扎赉特旗蒙古族汉族通婚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吉东;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关系及其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9 贾灵充;新中国成立初期河南民族工作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10 刘思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民族关系及其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5073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507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