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藏族形成跨界民族之成因
[Abstract]: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respecting history and reality", this paper assumes that Tibetan nationality as a cross-border ethnic group is divided into three historical periods, and by combing the basic historical time and events of its origin,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at the internal separation of ethnic groups, external invasion, separation of internal and joint external invasion are the three main factors that make Tibetans form today's cross-border ethnic groups, and economy and culture are secondary factors.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
【分类号】:C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康民军;试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印关系恶化的原因——中印边界战争40周年回顾[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3年01期
2 李琪;;地缘安全视阈下的我国西部跨界民族关系[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慈平;;浅谈羌人在早期中西交往中的媒介作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2 曾国庆;;论驻藏大臣对治理西藏的影响[J];中国藏学;2009年01期
3 拉先;;辨析白马藏人的族属及其文化特征[J];中国藏学;2009年02期
4 E·A·别洛夫;O·И·斯维亚;捷茨卡娅;T·Л·绍米扬;陈春华;;未公布档案文件所反映20世纪初叶的俄国与西藏——《俄国与西藏——俄国档案汇编(1900—1914)》序言[J];中国藏学;2012年01期
5 甘代军;;西南民族研究中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几个问题[J];大理学院学报;2008年09期
6 王学军;赵力兵;;试析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的作战目的[J];党史文苑;2012年02期
7 康民军;1954年中印协定与中印边界争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创立50周年回顾[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4年06期
8 康民军;;中印边界谈判的启动与进展[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8年02期
9 戴鞍钢;近代中国西部内陆边疆通商口岸论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盛昕;;关于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的几点历史启示[J];法制与社会;2009年17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宏年;;清代藩属观念的变化与中国疆土的变迁[J];清史研究;2006年04期
2 江平;黄铸;;构建中国民族理论的学术话语体系[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春子;中国的跨界民族[J];民族团结;1995年05期
2 葛公尚;试析跨界民族的相关理论问题[J];民族研究;1999年06期
3 李绍明,杨健吾;中国与东南亚跨界民族的改革开放问题[J];天府新论;2000年04期
4 龙木;第二届跨界民族学术讨论会述要[J];民族研究;1999年06期
5 曹兴;跨界民族问题及其对地缘政治的影响[J];民族研究;1999年06期
6 刘泓;第二届中国跨界民族问题研讨会于吉林延吉召开[J];世界民族;1999年03期
7 吴楚克;;从地缘安全角度理解中国的民族与跨界民族[J];广西民族研究;2009年03期
8 曹兴;论跨界民族问题与跨境民族问题的区别[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刘凤健;试论影响边防稳定的民族因素[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10 黄文波;;少数民族华侨华人与跨界民族区别刍议[J];广西民族研究;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朱在宪;;“兴边富民行动”与跨界民族研究[A];兴边富民与少数民族发展——第十次全国民族理论专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2 曹兴;;多重国际舞台中的库尔德人问题[A];2004年度全国世界民族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3 包胜利;;2006-2009年国内“世界民族研究”综述[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白相浩;;对韩国的交流与延边的经济文化发展[A];兴边富民与少数民族发展——第十次全国民族理论专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5 刘增林;;论传媒对世界民族问题研究的导向作用[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6 刘晓丹;;国际干涉对塞浦路斯民族问题的影响[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7 王建娥;;多民族国家包容差异协调分歧的制度机制[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8 段超;田敏;李俊杰;;共赢之举——加强跨境民族文化交流与互动[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富英;跨界民族与中国地缘安全[N];中国民族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黄信 本报实习生 周延丽 解晓丹;民族问题是国家安定和睦邻友好的重要基础[N];广西日报;2009年
3 曹兴;世界热点问题聚焦亚洲[N];人民日报;2003年
4 葛公尚;非洲库希特族[N];中国民族报;2001年
5 葛公尚;民族最多的大陆[N];中国民族报;2001年
6 刘泓;同一与多样[N];人民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张敏;关注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N];人民政协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梁苹;阶段就业需有社会保障[N];中国妇女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新宇;关注人口较少民族的加快发展[N];解放军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朱幸福 牛震 本报驻比什凯克记者 孙长栋 董立斌;中吉两国既是邻居又是亲戚[N];文汇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强;改革开放以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跨界民族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张兴堂;跨界民族与我国周边外交[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孙启军;西北边疆民族关系和谐模式探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4 朱碧波;苏联族际政治整合模式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5 周娅;建构主义新视域:地缘文化及其建构机制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6 鸿鸣;当代中国入境非法移民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裴圣愚;非洲萨赫勒地带民族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8 张媚玲;中国西南边疆近代民族关系史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9 吴剑明;中国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信息化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10 王超;跨国民族文化适应与传承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明毅;妥善处理跨界民族关系 促进新疆社会稳定研究[D];新疆大学;2012年
2 李萍;新时期我国跨界民族国家认同及其教育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3 李岽;越南边境民族政策对我国云南中越交界地区跨界民族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4 赵环宇;中国民族政策与国家认同建设[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王伟;云南省陇川县跨界民族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6 黄丽;我国西北跨界民族对民族政策及国际关系的影响[D];西北民族大学;2005年
7 朱金春;地缘安全视野下的跨界民族认同意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8 韩冰;赫哲—那乃跨界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变迁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9 王利夫;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与新疆民族问题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2年
10 图雅;跨境民族的文化交流及身份认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5180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518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