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遗忘与国家观念的重建——透视泰国北部美良河村拉祜族的国家认同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项目编号:08JZD0023-3) 云南大学“211工程”三期民族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项目编号:21132022-10003)
【分类号】:C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钱雪梅;;从认同的基本特性看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J];民族研究;2006年06期
2 高永久;朱军;;论多民族国家中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J];民族研究;2010年02期
3 李增贵;泰国的拉祜族[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娇;叶兴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整合模式研究[J];兵团党校学报;2011年03期
2 朴婷姬;;试论跨国民族的多重认同——以对中国朝鲜族认同研究为中心[J];东疆学刊;2008年03期
3 肖承罡;;论增强中华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现实意义[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4 于春江;;当代社会思潮与青年主流意识形态研究要略[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8期
5 石维有;;华裔国家认同与泰国1932年立宪革命[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徐黎丽;孟永强;;多民族村落族群认同的原生特点与现代构建——以甘肃甘南夏河县桑曲塘村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何莹;赵永乐;郑涌;;民族刻板印象的研究与反思[J];贵州民族研究;2011年06期
8 郑娇;叶兴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整合模式研究[J];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薛文婷;;认同建构视野下的《人民日报》女排“五连冠”报道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年09期
10 陈自强;;论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稳定机制建设[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金柄珉;;试论跨国民族的多重认同——以对中国朝鲜族认同研究为中心[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族群交往与宗教共处”社会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2 周建新;黄超;;跨国民族劳务输出中的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以龙井市龙山村S屯朝鲜族劳务输出韩国为例[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张东宁;;国际视角下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与中国社会发展[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黄岩;;促进国家认同,构建和谐多民族国家[A];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丛(2011年)[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丹;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制度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陈丽明;民族联合途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毕跃光;民族认同、族际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共生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柳思思;历史实践与规范生成[D];外交学院;2011年
5 盛义龙;未识别民族法律地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闪兰靖;回族基层社区平衡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罗永辉;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干部教育史论[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史慧颖;中国西南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民族认同心理与行为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9 叶青;伊斯兰教与后冷战时期中东国际关系中的双重认同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10 海路;孤岛上的清真寺[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吐尔逊阿依·吐拉买提;南疆地区维吾尔族的中华民族认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梁俊颖;大连地区朝鲜族与韩国迁移者的民族认同比较[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王静峰;哈萨克斯坦民族关系对社会稳定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汪源;辽宁下露河乡朝鲜族身份认同的调查与探索[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汪峰;刚果(金)内战研究(1996-2003)[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文慧;黔东南州苗族的民族认同现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郭建民;政治学视野下的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丰字文;印度民族国家建构困境的根源探析[D];外交学院;2011年
9 范闻霖;当代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现状和对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蒋大国;当代凉山彝族青少年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整合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中民;;从族群与国家认同矛盾看阿拉伯国家的国内冲突[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8年03期
2 李禹阶;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论华夏社会中民族、国家意识的同一性[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3 郭艳;;试论发展中国家的双重认同危机[J];国际论坛;2007年01期
4 郝时远;对西方学界有关族群(ethnic group)释义的辨析[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陈志明,罗左毅;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以马来西亚为例(上)[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6 张永红,刘德一;试论族群认同和国族认同[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7 刘海涛;;论“族群”建构与“民族国家”认同[J];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04期
8 刘鸿武;;黑非文化的现代复兴与民族国家文化重构[J];历史教学;1993年10期
9 钱雪梅;;从认同的基本特性看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J];民族研究;2006年06期
10 王希恩;民族认同与民族意识[J];民族研究;1995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晋云;;“金三角”地区泰国北部毒品形势调查报告[J];东南亚纵横;2008年12期
2 纳静安;;泰国北部云南华人的文化认同[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3 王颖春;;美斯乐:泰北“中国村”的现世生活[J];世界博览;2008年09期
4 王筑生 ,和渊;泰国北部的云南人[J];华夏人文地理;2001年01期
5 贺圣达 ,何平;1884——1908年间泰国北部各邦同曼谷王朝的关系[J];东南亚;1984年02期
6 课题组;;“金三角”地区毒品形势系列调查报告(三)——泰国北部地区毒情形势的调查[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7 梁晋云;;“金三角”地区泰国北部毒品形势调查报告[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孙光勇;;我的美斯乐之行[J];四川统一战线;2012年12期
9 何平;泰国北部的云南人[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10 张锦鹏;;历史遗忘与国家观念的重建——透视泰国北部美良河村拉祜族的国家认同[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本文编号:25531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553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