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族群的文化认同:安顺屯堡人的汪公信仰建构
【文章目录】:
一、屯堡汪公信仰概述
二、汪公信仰的历史叙事
(一)汪氏家族在徽州的叙事
(二)汪公信仰在贵州的传播
(三)汪氏家族的历史崛起与汪公信仰的移植
三、汪公信仰的族群文化展现
(一)作为生活信仰的宗教化
(二)作为抬舆仪式的信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唐力行;从杭州的徽商看商人组织向血缘化的回归——以抗战前夕杭州汪王庙为例论国家、民间社团、商人的互动与社会变迁[J];学术月刊;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李甜;;旧商人与新时代:赣州徽商汪德溥的生活变迁(1890—1955)[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2 董乾坤;;地方政治势力的兴起与历史人物形象重塑——以罗愿《新安志》汪华记载为中心的考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3 唐力行;;徽州旅沪同乡会与社会变迁(1923—1953)[J];历史研究;2011年03期
4 赵懿梅;;汪华:从人到神——国家、地方、民间的互动考察[J];徽学;2013年00期
5 冻国栋;;唐宋间黟、歙一带汪华信仰的形成及其意义[J];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2009年00期
6 张佩国;;正统化、祭祀权与庙产之争——清末至民国初年杭州吴山汪王庙的两次重修[J];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12年00期
7 唐力行;;从徽学研究看区域化的中国近代史研究[J];学术月刊;2006年03期
8 王昌宜;;明清徽州的汪氏宗族与汪王信仰[J];宗教学研究;2012年02期
9 张绪;;徽商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中国经济与社会史评论;2013年0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何王芳;民国时期杭州城市社会生活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徐松如;都市文化视野下的旅沪徽州人(1843-1953)[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忠强;慈善与上海社会[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2 陈加林;吴趋汪氏家族与近代苏州社会[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3 沈树永;徽宁同乡会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4 刘芳正;民国时期上海徽州茶商与社会变迁[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5 苏婷;徽州地区汪华信仰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6 姚伟;清人汪由敦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7 戴文;歙县旅沪同乡会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8 陈杰;明清时期徽州市镇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2年
9 林承园;清初至民国时期的汉口徽商[D];安徽大学;2013年
10 李海涛;江西旅汉同乡会研究(1945-1949)[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臼井佐知子,易惠莉;徽州汪氏家族的迁徙与商业活动(完)[J];江淮论坛;1995年02期
2 唐力行;徽州方氏与社会变迁——兼论地域社会与传统中国[J];历史研究;1995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亚;;贵州屯堡人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初探[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琢田诚之,黄才贵;对民族集团应该怎样研究──以贵州“屯堡人”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00年01期
3 张鸣;屯堡人:一个被遗忘的部落族群[J];寻根;2002年01期
4 吴斌;;屯军后裔、汉族移民与共同体——黔中屯堡及屯堡人的界定[J];思想战线;2010年04期
5 吴晓萍;王锴;;从居住格局看黔中屯堡人与当地少数民族的关系[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蔡菲;;居住格局视角下黔中屯堡人与少数民族关系刍议[J];青春岁月;2013年19期
7 李仕蓉;;贵州屯堡人族群互动的历史学解析[J];贵州民族研究;2014年05期
8 李宗倩;;屯堡人的“炸会”与结群逻辑[J];怀化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9 张原;;礼仪与民俗:从屯堡人的礼俗活动看日常生活的神圣化[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10 吴之俊;屯堡人家年俗一瞥[J];当代贵州;200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黄恺新;;试论屯堡人的心理[A];开发中的崛起——纪念贵州建省590周年学术讨论会文集[C];2004年
2 张定贵;;仪式视野下的族群——从村际地戏仪式观屯堡人族群的稳定性[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3 张定贵;;从“言旨话”观屯堡人的历史记忆[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吴晓萍;蒋桂东;;从族际通婚看当代屯堡人与当地少数民族的关系[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吴晓萍;;屯堡人族群认同论[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6 张定贵;;祖地之神 乡民之皈——从“汪公”信仰观屯堡人的族群认同及文化逻辑[A];族群迁徙与文化认同——人类学高级论坛2011卷[C];2011年
7 吴晓萍;王锴;;从居住格局看黔中屯堡人与当地少数民族的关系[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倪晓璐;李咏兰;郑连斌;宇克莉;包金萍;冯晨露;荣文国;齐晓琳;;贵州屯堡人头面部形态特征的年龄变化[A];中国解剖学会2013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王晓樱;安顺需建大型明代民俗博物馆[N];光明日报;2008年
2 本报实习记者 周云霞;一场跨越了六百年的文化交流[N];贵州民族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卢百可(Patrick Lucas);屯堡人:起源、记忆、生存在中国的边疆[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阳贤;面具下的教育[D];西南大学;2006年
2 蒋桂东;屯堡人与周边少数民族族际通婚在现代化背景下的演变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影响[D];贵州民族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28336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833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