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际交往、社会信任与流动穆斯林社会融入研究——以长沙市为例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一) 群际接触理论与社会融入
(二) 社会信任与社会融入
三、数据、变量与模型
(一) 数据来源及样本情况
(二) 变量操作化
1. 因变量:社会融入
2. 主要自变量
(三) 分析模型
四、数据分析
五、结论
(一) 积极有效的群际接触有利于促进流动穆斯林社会融入
(二) 不同社会信任类型对流动穆斯林社会融入有不同影响
(三) 社会信任度的提升, 有助于提升群际交往对社会融入的影响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邢朝国;陆亮;;交往的力量——北京市民与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观社会距离[J];人口与经济;2015年04期
2 王开庆;刘林平;;群际交往、人际信任与社会距离——城市居民与农民工的群际关系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3 郝亚明;;西方群际接触理论研究及启示[J];民族研究;2015年03期
4 郭庆;高平安;余运江;;社会信任视角下的农民工城市融合——基于上海的实证分析[J];人口与社会;2014年04期
5 马冬梅;李吉和;;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障碍与对策[J];广西民族研究;2013年02期
6 任远;陶力;;本地化的社会资本与促进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J];人口研究;2012年05期
7 许涛;;我国公民与外来人口社会距离的实证研究[J];人口学刊;2012年04期
8 胡荣;王晓;;社会资本与城市居民对外来农民工的社会距离[J];社会科学研究;2012年03期
9 悦中山;李树茁;费尔德曼;;农民工社会融合的概念建构与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2年01期
10 黎明泽;;浅论城市融入过程中的社会认同“内卷化”——以沿海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为例[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佟雪铭;;知识型新移民文化融合的内容与路径[J];城市问题;2015年12期
2 孙岿;朱军;;大连市二十高中新疆内高班的办学经验与工作启示[J];满族研究;2015年04期
3 焦玉良;;体育社团活动对城市居民社会质量的影响[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5年06期
4 石智雷;高晴;;农民工市民化的城市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5年06期
5 李振刚;;文化分析视角的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合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5年12期
6 盘小梅;詹淼鑫;;人类学视野下的中国城市民族问题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民族问题研究回顾[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06期
7 刘庆;陈世海;;随迁老人精神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深圳市的调查[J];中州学刊;2015年11期
8 姜术容;;论群际接触理论的核心:过失无知抑或其他——兼与陈晶、佐斌教授商榷[J];民族论坛;2015年10期
9 刘芳震;谭宇;孙咏;;基于文化差异视角下的民族地区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10 沈洁;罗翔;;郊区新城的社会空间融合:进展综述与研究框架[J];城市发展研究;2015年10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亚明;;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现实背景、理论内涵及实践路径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2 郭庆;吴瑞君;张红星;;农民工传统熟人社会网络的延续与建构——一个信任分析视角[J];西北人口;2013年05期
3 李培林;;转型背景下的社会体制变革[J];求是;2013年15期
4 雷开春;张文宏;;城市新移民的社会信任及其与社会交往的关系剖析[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5 刘有安;;多民族城市中的族际交往及和谐民族关系构建——基于青海省西宁市的实地调查[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2年06期
6 关凯;;社会竞争与族群建构:反思西方资源竞争理论[J];民族研究;2012年05期
7 李吉和;范才成;;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与民族交融——基于中、东部地区穆斯林群体的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8 胡荣;王晓;;社会资本与城市居民对外来农民工的社会距离[J];社会科学研究;2012年03期
9 雷开春;;上海城市新移民与本地人群体关系的交往策略研究[J];社会;2012年02期
10 余运江;高向东;郭庆;;新生代乡-城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研究——基于上海的调查分析[J];人口与经济;201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军;;我国公共管理失范的原因与社会信任危机策略[J];才智;2012年05期
2 倪霞;现代社会与社会信任[J];理论与改革;2005年01期
3 史小今;范丽君;;培养社会信任 政府要取“信”于民——访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马俊峰[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2年06期
4 王泓;;新时代我国社会信任的构建与发展[J];甘肃社会科学;2019年01期
5 杨东萱;;公共管理失范与社会信任危机[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6 赵丽涛;;我国深度转型中的社会信任困境及其出路[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7 伍翠翠;;社会信任、社会规范的传播在服务型政府中的作用[J];新闻传播;2018年09期
8 曹劲松;;社会信任关系的重构路径[J];南京社会科学;2015年09期
9 王璐航;;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机遇与挑战——基于社会信任视角的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15年06期
10 李先东;李录堂;;社会保障、社会信任与牧民草场生态保护[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仁吉;非营利组织的社会信任关系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2 李静;美国慈善组织公信力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3 井荣娟;制度环境对社会捐赠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4 沈文浩;非营利组织社会资本对组织公信力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5 刘德志;我国自然灾害危机管理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6 罗龙真;政府信任与社会信任关联性[D];暨南大学;2014年
7 平金良;回族社区的社会资本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372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837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