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容作品中的原乡想象与族群认同
【文章目录】:
一、来自集体记忆的原乡想象
二、边缘人的族群认同危机
三、族群认同基础上的文化认同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希恩;民族认同与民族意识[J];民族研究;1995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兆麟;;当代民族国家的认同危机及其治理[J];民族论坛;2015年12期
2 马金坤;;文化变迁下的中华民族认同研究——以湖南省桃源县维吾尔族为例[J];商;2015年51期
3 庞卫东;;安全利益视角下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困境——以文莱在加入马来西亚问题上的选择为例[J];南洋问题研究;2015年04期
4 蔡红燕;;苗族服饰族群符号的文化认同研究——以昌宁县两村落苗族服饰为例[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5年04期
5 周晶;张梅梅;;认同与表征:“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下的宁夏回族文化[J];民族艺林;2015年04期
6 陈艳辉;;抗战时期的媒体宣传与文化认同重建——以湖南《力报》为例[J];学术交流;2015年11期
7 田发允;刘养卉;;少数民族国家认同问题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年04期
8 杜东芳;李明琼;;社会变迁中的族群认同——以甘肃宕昌县藏族乡为研究视角[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年04期
9 荆玲玲;赵琳;;基于民族文化认同的苗族古歌保护与传承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5年10期
10 周永军;;试析言语社区的类型——基于言语社区理论“认同”要素再认识[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秀娟;;席慕容作品中的原乡想象与族群认同[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9年02期
2 梅硕晃;;我们这里的乡镇撤并之后[J];乡镇论坛;2009年31期
3 王春杰;;遗产归属与族群认同:对遗产与族群关系的分析[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9年01期
4 吴春宝;;我国边疆族群认同要素的构建与维系——以西藏珞巴族为例[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5 周爱保;刘显翠;;国内族群认同研究:现状与反思[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年03期
6 崔贵蕊;;探析后流放时期犹大回归者族群认同的构建[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8年04期
7 陈雍;;畲族的民族身份与族群认同[J];中国民族博览;2017年02期
8 马巍莹;郭成;;族群认同状态与心理健康:来自彝族青少年的证据[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年07期
9 姚智赟;;地域标签与族群认同建构[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7年07期
10 和虎;;仪式、身份与文化:当代情境下的族群性与族群认同建构[J];学术探索;2017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丽剑;“民家情”:散杂居背景下的族群认同[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崔明;历史记忆与族群重构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蝶;阿尔及利亚柏柏尔人族群认同变迁研究(1954年独立战争后)[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年
2 卢梦琳;文化差异与少数族群认同建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8年
3 邓敏;自我与他者:邕江疍民的族群认同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6年
4 张清玮;族群认同的分歧[D];贵州大学;2018年
5 尚凡力;族群互动影响族群认同的实证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7年
6 孙菲;试析20世纪西方族群认同理论在中国民族研究领域的应用[D];延边大学;2013年
7 高彩云;偏人族群认同[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张伦;族群认同与族群关系[D];广西民族大学;2017年
9 胡艳芳;鄂伦春族自我认同生成中的国家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李闯;般玳寨克木人的族群认同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378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837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