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还是改变:中国西南古代民族研究“三大族系说”的多学科讨论
发布时间:2021-01-04 07:15
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多元"历史过程逐渐被揭开,中国各民族起源、形成与发展研究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古代民族研究不能再简单地理解"中华民族共祖"的丰富内涵。通过重读有关古典文献材料、系统梳理新近考古发现、专题探讨语系与族系的关联、汲取中国民族史与西南区域文明史研究新成果等多学科、多视角研究与讨论,把中国西南古代历史归结为"氐羌、百越、百濮""外来族群迁入结果"的叙事体系,已然无法立足。"三大族系说"是在20世纪中期"民族国家建构"运动中,处于"无献无征、考古无证"情境下产生的学术假说,已经证明是错误的。当前不少历史叙述,面对学术界的新发现、新成果,却不加甄别地沿用旧说,造成西南古代民族历史叙述上的混乱,必须将以修正。中国西南古代民族研究,要立足本土文化脉络与地方传统的梳理,摒弃"外来"思维,实现从"外来叙事"到"本土陈述"的回归。把材料还原到当地民族与文化大背景之中,才能正确地理解古代西南民族与区域历史和地方文化的关系,深刻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丰富多样的历史进程。对"三大族系说"在内的近代以来中国学术史上习以为常的"外来说"叙事传统,包括各种"大迁徙""大传播""大叙事"...
【文章来源】:思想战线. 2019年01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4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云南剑川地区象鼻洞遗址孢粉组合和古环境[J]. 张继效,王伟铭,高峰.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4(04)
[2]从地方一族到国家公民——“白族模式”在中国民族建构中的意义[J]. 李东红. 思想战线. 2014(01)
[3]云南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分布格局的形成及影响[J]. 周玲.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03)
[4]云南早期青铜时代研究[J]. 李昆声,闵锐. 思想战线. 2011(04)
[5]苍洱考古拾零[J]. 孙华. 考古与文物. 2009(06)
[6]云南大理市海东银梭岛遗址发掘简报[J]. 闵锐,万娇. 考古. 2009(08)
[7]云南剑川县海门口遗址第三次发掘[J]. 闵锐. 考古. 2009(08)
[8]云南百濮考——一个需要重新思考的民族源流问题[J]. 段丽波,龙晓燕. 思想战线. 2009(04)
[9]云贵高原与岭南早期文化关系的考古学观察[J]. 彭长林. 广西民族研究. 2006(02)
[10]汉晋时期南中夷、越辨析[J]. 石硕. 民族研究. 2006(01)
本文编号:2956386
【文章来源】:思想战线. 2019年01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4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云南剑川地区象鼻洞遗址孢粉组合和古环境[J]. 张继效,王伟铭,高峰.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4(04)
[2]从地方一族到国家公民——“白族模式”在中国民族建构中的意义[J]. 李东红. 思想战线. 2014(01)
[3]云南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分布格局的形成及影响[J]. 周玲.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03)
[4]云南早期青铜时代研究[J]. 李昆声,闵锐. 思想战线. 2011(04)
[5]苍洱考古拾零[J]. 孙华. 考古与文物. 2009(06)
[6]云南大理市海东银梭岛遗址发掘简报[J]. 闵锐,万娇. 考古. 2009(08)
[7]云南剑川县海门口遗址第三次发掘[J]. 闵锐. 考古. 2009(08)
[8]云南百濮考——一个需要重新思考的民族源流问题[J]. 段丽波,龙晓燕. 思想战线. 2009(04)
[9]云贵高原与岭南早期文化关系的考古学观察[J]. 彭长林. 广西民族研究. 2006(02)
[10]汉晋时期南中夷、越辨析[J]. 石硕. 民族研究. 2006(01)
本文编号:29563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95638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