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象与认同:历史上太湖流域渔民身份的底边印象
发布时间:2021-01-04 21:43
身份是从自我与社会互动的角度对个人和群体进行多面性的有序建构。传统社会中,传统的想象和污名化构筑了社会等级的结构,并形成了对渔民的偏见与歧视。而被污名化的渔民却产生了对"污名的认同",并呈现于日常社会生活的一些方面。可见,在传统时代,渔民底边身份的形成和污名化与国家权力和主流社会的排斥不无关系。考察渔民身份的多重性,是对太湖渔业文化的尊重与保护,是践行费孝通先生倡导的"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理念的最好方式。
【文章来源】: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01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水居族群的“底边”身份
二、陆人对渔民身份的构建
三、“污名化”的社会认同
四、水上社会的结构性依附
五、超越单一的身份认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化再生产与身份认同:以澜沧拉祜族的旅游业发展为例[J]. 艾菊红.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3)
[2]云南跨境民族多元历史文化与身份认同[J]. 谷禾,谭庆莉.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1)
[3]“底边”的叙事[J]. 范可. 读书. 2007(01)
[4]农耕他者的制造——重新审视广东“疍民歧视”[J]. 何家祥. 思想战线. 2005(05)
[5]宗族、市场、盗寇与蛋民——明以后珠江三角洲的族群与社会[J]. 萧凤霞,刘志伟.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04(03)
[6]底边社会——一个对中国社会研究的新概念[J]. 乔健. 西北民族研究. 2002(01)
本文编号:2957419
【文章来源】: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01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水居族群的“底边”身份
二、陆人对渔民身份的构建
三、“污名化”的社会认同
四、水上社会的结构性依附
五、超越单一的身份认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化再生产与身份认同:以澜沧拉祜族的旅游业发展为例[J]. 艾菊红.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3)
[2]云南跨境民族多元历史文化与身份认同[J]. 谷禾,谭庆莉.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1)
[3]“底边”的叙事[J]. 范可. 读书. 2007(01)
[4]农耕他者的制造——重新审视广东“疍民歧视”[J]. 何家祥. 思想战线. 2005(05)
[5]宗族、市场、盗寇与蛋民——明以后珠江三角洲的族群与社会[J]. 萧凤霞,刘志伟.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04(03)
[6]底边社会——一个对中国社会研究的新概念[J]. 乔健. 西北民族研究. 2002(01)
本文编号:29574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957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