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民族史研究的成就和特点
发布时间:2021-01-05 08:4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民族史学界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建立起中国民族史学理论体系,开展了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和各类民族史的编纂。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民族史研究蓬勃发展,成果颇丰,出现了新的理论模式,少数民族文字历史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成绩显著。进入21世纪,中国民族史的研究出现新的发展趋势,中华民族史研究更加深化,多种民族史研究呈现更加繁荣的局面。
【文章来源】: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06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新的科学民族史学理论的确立
(一)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对中国民族史学的指导
(二)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论的探讨
(三)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的提出
(四) 中华民族凝聚力问题的讨论
二、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与《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的编纂
三、中国民族史学科的建立和发展
四、各类民族史的编纂
五、中华民族史研究与撰述的深化
六、民族史研究与撰述的繁荣
七、中国当代民族史研究的特点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民族研究的“雪球”理论[J]. 徐杰舜.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2]论汉民族的形成和发展[J]. 王景义. 学术交流. 1998(04)
[3]汉民族研究的奠基之作──评《汉民族发展史》[J]. 冯天瑜,谢贵安. 学术论坛. 1996(01)
[4]论少数民族近、现代史研究[J]. 史金波. 云南社会科学. 1991(06)
[5]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J]. 费孝通.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04)
[6]汉族族源浅析——古代华夏的族系和融合[J]. 徐亦亭. 云南社会科学. 1987(06)
[7]“中华一体”论[J]. 张博泉.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86(05)
[8]我国民族关系史研究若干理论问题综述[J]. 刘先照. 民族研究. 1983(03)
[9]关于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的几个问题——在中国民族关系史座谈会上的讲话[J]. 白寿彝.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81(06)
[10]关于历史上的民族融合问题[J]. 吕振羽. 历史研究. 1959(04)
本文编号:2958372
【文章来源】: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06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新的科学民族史学理论的确立
(一)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对中国民族史学的指导
(二)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论的探讨
(三)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的提出
(四) 中华民族凝聚力问题的讨论
二、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与《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的编纂
三、中国民族史学科的建立和发展
四、各类民族史的编纂
五、中华民族史研究与撰述的深化
六、民族史研究与撰述的繁荣
七、中国当代民族史研究的特点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民族研究的“雪球”理论[J]. 徐杰舜.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2]论汉民族的形成和发展[J]. 王景义. 学术交流. 1998(04)
[3]汉民族研究的奠基之作──评《汉民族发展史》[J]. 冯天瑜,谢贵安. 学术论坛. 1996(01)
[4]论少数民族近、现代史研究[J]. 史金波. 云南社会科学. 1991(06)
[5]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J]. 费孝通.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04)
[6]汉族族源浅析——古代华夏的族系和融合[J]. 徐亦亭. 云南社会科学. 1987(06)
[7]“中华一体”论[J]. 张博泉.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86(05)
[8]我国民族关系史研究若干理论问题综述[J]. 刘先照. 民族研究. 1983(03)
[9]关于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的几个问题——在中国民族关系史座谈会上的讲话[J]. 白寿彝.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81(06)
[10]关于历史上的民族融合问题[J]. 吕振羽. 历史研究. 1959(04)
本文编号:29583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958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