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武定县白路村彝族松民俗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7 14:36
  民俗作为社会生活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反应某一民俗群体的行为习惯,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植物所形成的民俗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由于最初的定位为植物,使得人们往往只看到它作为植物的形态,而忽视了其所具有的文化象征意义。松树作为一种常见的植物,与人类具有密切的联系。在彝族中,许多场合都需要使用松树。松树与彝族形成了双向关系,这种双向关系表现在人类有意识的选择了松树这种树种,而松树对人类的生活又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由此衍生出一系列的松民俗,并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本文从民俗学的角度,运用田野调查的相关方法,以楚雄武定县白路村为田野点,白路彝族为研究对象,结合生态民俗学、人类生态学、民族植物学等学科观点和方法,对白路村彝族松树相关的民俗事项进行调查。从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三个方面,具体到生产方式、饮食、建筑、岁时节日、人生礼仪、传说及信仰,对松树在彝族日常生活中的认知以及利用方式进行梳理归纳。研究发现,白路村彝族松民俗的象征意义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永恒的追求,这种永恒的追求实则是对健康长寿的追求,是对生命无限的向往,人生命的有限性使得人类对长寿之物具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并将这种情感... 

【文章来源】:云南师范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
    二、文献综述
        (一)彝族民俗研究
        (二)民俗植物研究
        (三)有关松的研究
    三、基本概念
        (一)松民俗
        (二)民俗植物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田野调查法
    五、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框架
    六、研究创新与意义
        (一)研究的创新点
        (二)研究的意义
第一章 田野地点概述
    一、武定县白路村概况
    二、彝族的历史与文化简述
第二章 物质生产生活中的松民俗
    一、物质生产习俗
        (一)农耕
        (二)采集
        (三)狩猎
    二、物质生活习俗
        (一)日常食用
        (二)药用
        (三)建筑
第三章 社会生活中的松民俗
    一、岁时节日习俗
        (一)春节
        (二)火把节
    二、人生仪礼
        (一)婚姻礼仪
        (二)丧葬礼仪
第四章 精神生活中的松民俗
    一、民间文学中的松民俗
        (一)松树起源的传说
        (二)铺松毛的传说
    二、民间信仰中的松民俗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传统凉山彝族哭嫁习俗的社会团结功能——基于涂尔干研究方法的思考[J]. 王青.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22)
[2]耐姆 彝族罗婺人的祖先崇拜[J]. 周红,张纯德.  中国宗教. 2017(07)
[3]彝族民歌唱词研究——以云南楚雄地区为例[J]. 宋阿依姆.  当代文坛. 2017(01)
[4]人类学视野中的羌族圣树崇拜与族群生活[J]. 李祥林.  宗教学研究. 2016(02)
[5]苦荞在彝族饮食文化中的历史沉淀与意义再造[J]. 苏斐然,刘祖鑫.  民族论坛. 2016(02)
[6]四川凉山彝族传统民俗中的植物及其文化意义[J]. 王静.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2014(04)
[7]日本人自然观下的松文化考[J]. 魏萍,段克勤,於国瑛.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2014(01)
[8]论栗木文化意蕴的形成及其表现[J]. 陈西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9]“松”的文化意义初探[J]. 韩起英.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2)
[10]中国大陆的民族生态研究(1950~2010年)[J]. 尹绍亭.  思想战线. 2012(02)

博士论文
[1]林人共生:彝族森林文化及变迁探究[D]. 刘荣昆.云南大学 2016
[2]中国古代文学松柏题材与意象研究[D]. 王颖.南京师范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汉彝交界地民间信仰研究[D]. 聂英涛.云南大学 2014
[2]彝文典籍《劝善经》研究[D]. 薛钦文.中央民族大学 2012
[3]彝族史诗《梅葛》和《查姆》的比较研究[D]. 胡云.云南大学 2011
[4]楚雄彝族服饰图案研究与现代运用探讨[D]. 申琳.昆明理工大学 2008
[5]楚雄彝族服饰人文色彩研究[D]. 官泓.昆明理工大学 2007
[6]生态民俗学视野:泰兴银杏民俗研究[D]. 成良平.华东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627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29627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6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