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拓跋鲜卑第一次南迁的路线和原因探析

发布时间:2021-02-04 20:34
  嘎仙洞是拓跋鲜卑的发源之地,这一观点已经得到绝大多数学者的认同。从1959年到2012年,在呼伦贝尔地区先后发现了十余处鲜卑墓葬,其墓葬形制、葬式葬俗、随葬品的种类与数量等,都显示了与嘎仙洞时期拓跋鲜卑相同或相似的特征。从考察分析呼伦贝尔地区早期拓跋鲜卑的墓葬入手,结合史料记载,推测呼伦贝尔地区早期拓跋鲜卑的第一次南迁的大致路线,并在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南迁的原因。 

【文章来源】: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0,41(01)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早期拓跋鲜卑“南迁大泽”的路线
    (一)拉布达林、七卡是拓跋鲜卑迁出嘎仙洞之后的第一站
    (二)扎赉诺尔、完工、伊敏河是拓跋鲜卑南迁的第二站
    (三)蘑菇山是拓跋鲜卑南迁的第三站
二、拓跋鲜卑迁徙的原因
    (一)大鲜卑山生存环境恶劣,走出山林极其必要
    (二)气候变冷,加速了拓跋鲜卑的南迁
    (三)呼伦湖周围草原湖泊的环境更适合生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满洲里市蘑菇山墓地发掘报告[J]. 陈凤山,王瑞昌,哈达.  草原文物. 2014(02)
[2]内蒙古札赉诺尔鲜卑墓[J]. 陈凤山,白劲松.  内蒙古文物考古. 1994(02)
[3]内蒙古额右旗拉布达林发现鲜卑墓[J]. 赵越.  考古. 1990(10)
[4]拓跋鲜卑南迁大泽考[J]. 陈可畏.  黑龙江民族丛刊. 1989(04)
[5]扎赉诺尔圈河古墓清理简报[J]. 王成.  北方文物. 1987(03)
[6]考古资料所反映的拓跋鲜卑迁徙[J]. 田中华.  文博. 1985(03)
[7]拓跋鲜卑的南迁与其在我国历史上的作用[J]. 舒顺林.  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04)
[8]鲜卑石室的发现与初步研究[J]. 米文平.  文物. 1981(02)
[9]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J]. 竺可桢.  考古学报. 1972(01)
[10]内蒙古陈巴尔虎旗完工古墓清理简报[J]. 李作智.  考古. 1965(06)



本文编号:30189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30189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8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