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人类学视野下的“电影通灵”观念考

发布时间:2021-02-21 03:51
  让·鲁什所提出的"电影通灵"(cine-trance)这一核心观念,长期以来众说纷纭。本文以鲁什对非洲通灵实践的人类学研究为基础,探讨"通灵"所指涉的非洲仪式实践中的若干特征,并基于这些特征分析鲁什的人类学电影实践,从而提供对于"电影通灵"的整体性阐释框架。"电影通灵"的观念首先来自鲁什在田野现场对摄影机的特殊使用方式,它让拍摄者自己和拍摄对象同时达成一种跨越文化边界、进入深层理解的"魅力时刻";在这样的特定时空里,人类学家和研究对象不仅可以分享自己的声音和对对方的看法,而且还进入"电影通灵"的状态并部分转变了自我身份,文化差异最终被仪式性地跨越。鲁什系统地反思了既有的人类学认识论,放弃了电影精确复制社会生活表象的功能,转而使用电影营造想象世界,供拍摄对象、人类学家和西方观众在其中分享自己的声音和对对方的看法,从而生产出不同形态的人类学知识。 

【文章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46(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二、电影眼睛与魅力时刻:电影通灵的基本内涵
    (一) 电影眼睛:电影通灵的开启方式
    (二) 魅力时刻:电影通灵的核心体验
三、由附体而“顿悟”:“电影通灵”的人类学起源
    (一) 法国人类学派突破文化差异的“顿悟”方式
    (二) 《疯狂的祭司》:对文化差异的经验描述
    (三) 对文化差异的超验突破:来自非洲附体仪式的启发
四、真实的想象与想象的真实:电影通灵的当代价值



本文编号:30438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30438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b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