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倮彝族社会中人与牛关系研究——基于人与动物共生视角
发布时间:2021-05-20 18:29
基于田野调查,从共生理论视角研究白倮彝族人的人牛关系,讨论人与动物背后的文化意义,探讨人与动物的共生性。认为从牛是白倮彝族人农耕社会的有机组成、人牛共居的基本互动空间以及牛与白倮彝族人的节日习俗等方面,体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是共生的,不可替代的。以期为促进"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建设提供借鉴意义。
【文章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42(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研究缘起
二、合力与共居:日常生产生活中的人与牛
(一)合力躬耕:农业生产中的人与牛
(二)共居生息:日常生活中的人与牛
1.人牛共居:家屋的构造
2.繁衍生息:人对牛的养殖
三、节庆与祭祀中的人与牛
(一)六郎节中的人与牛
(二)丧葬仪式中的人与牛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与动物伦理关系研究的方法和中国经验[J]. 周雨霏.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6)
[2]遭遇理性的牛——关于红河哈尼梯田景观遗产的思考[J]. 马翀炜,孙东波.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9(11)
[3]“狗肉好吃名声丑”:民俗遗产化的价值观冲突——以玉林“荔枝狗肉节”为中心的讨论[J]. 夏循祥. 文化遗产. 2017(05)
[4]椎牛祭:从历史的记忆到现实的操演——以小茅坡营苗族为例[J]. 吴雪梅. 贵州民族研究. 2005(04)
硕士论文
[1]佤族牛文化研究[D]. 龙艳.中央民族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198233
【文章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42(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研究缘起
二、合力与共居:日常生产生活中的人与牛
(一)合力躬耕:农业生产中的人与牛
(二)共居生息:日常生活中的人与牛
1.人牛共居:家屋的构造
2.繁衍生息:人对牛的养殖
三、节庆与祭祀中的人与牛
(一)六郎节中的人与牛
(二)丧葬仪式中的人与牛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与动物伦理关系研究的方法和中国经验[J]. 周雨霏.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6)
[2]遭遇理性的牛——关于红河哈尼梯田景观遗产的思考[J]. 马翀炜,孙东波.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9(11)
[3]“狗肉好吃名声丑”:民俗遗产化的价值观冲突——以玉林“荔枝狗肉节”为中心的讨论[J]. 夏循祥. 文化遗产. 2017(05)
[4]椎牛祭:从历史的记忆到现实的操演——以小茅坡营苗族为例[J]. 吴雪梅. 贵州民族研究. 2005(04)
硕士论文
[1]佤族牛文化研究[D]. 龙艳.中央民族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1982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319823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