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文化社会化的“拼图”故事辅导对民族心理距离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5-21 12:53
族际关系的和谐对于多民族国家的构建与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民族心理距离是族际关系状况的反映,要加强族际关系就要拉近民族心理距离。同伴文化社会化指青少年相互学习本族文化及他族文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促进了不同民族青少年之间的接触和了解,对缩小民族心理距离有意义。本研究采用“拼图”故事辅导的方法,探讨傣族、景颇族、汉族初中生同伴之间互相传递的文化社会化信息能否缩小民族心理距离。研究一先收集傣、景、汉三个民族的传统民间故事,按开天辟地、民族始祖、节日、习俗四个主题,从每个民族的传统民间故事中各摘编出4个长短大致相当的故事,选取傣、景、汉三族初中生30名对12个故事的主题,吸引度进行评定。目的是以这12个故事作为同伴文化社会化的“拼图”故事辅导材料。选取德宏州某中学的初一、初二年级学生96名,随机分配其中的48名学生为实验组进行“拼图”故事辅导,另外48名学生为对照组进行一般人际关系辅导。实验组和对照组都分别完成了4次辅导,并且辅导时间的长度相同。“拼图”故事辅导的方法是借鉴Elliot Aronson的拼图教室法而设计的。每12人为一组,其中包括4名傣族、4名景颇族和4名汉族学生,首先实验组的每个学...
【文章来源】:云南师范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9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民族心理距离
1.1.1 民族心理距离的概念
1.1.2 民族心理距离的相关理论
1.1.3 民族心理距离的相关研究
1.2 文化社会化
1.2.1 文化社会化的概念
1.2.2 文化社会化的信息类型
1.2.3 文化社会化促进青少年心理发展
1.3 文化社会化与民族心理距离
2 问题提出
2.1 民族心理距离干预研究的必要性
2.2 为什么要以傣、景、汉三族初中生为例,增进三个民族初中生的心理距离
2.3 通过传统民间故事的学习传递文化社会化信息,改善民族心理距离
2.3.1 用传统民间故事的学习来传递文化社会化信息
2.3.2 文化社会化与民族心理距离
2.3.3 用“拼图”教室法来建构同伴文化社会化的情景
3 研究1“拼图”故事辅导影响民族心理距离的初步探索
3.1 子研究1故事材料评定
3.1.1 研究目的
3.1.2 方法
3.1.3 结果
3.1.4 讨论
3.2 子研究2“拼图”故事辅导对傣、景、汉三个民族初中生心理距离的影响
3.2.1 研究目的
3.2.2 方法
3.2.3 结果
3.2.4 讨论
4 研究2“拼图”故事辅导对民族心理距离的影响再探讨
4.1 子研究1故事材料评定
4.1.1 研究目的
4.1.2 方法
4.1.3 结果
4.1.4 讨论
4.2 子研究2“拼图”故事辅导对傣、景、汉三个民族初中生心理距离的影响
4.2.1 研究目的
4.2.2 方法
4.2.3 结果
4.2.4 讨论
5 总讨论
5.1 “拼图”故事辅导比人际关系辅导在改善民族关系更有效
5.2 短程辅导与长程辅导的比较
5.3 同伴文化社会化的“拼图”故事辅导对不同民族的效果
5.4 研究的局限性
6 同伴文化社会化“拼图“故事辅导的使用和推广
7 结论
8 参考文献
附录1 研究一故事材料
附录2 研究二故事材料
附录3 研究一辅导方案
附录4 研究二辅导方案
附录5 问卷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参加课题及获奖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民族社会化经历对藏族青少年积极心理健康的影响——民族认同与自尊的中介作用[J]. 尹可丽,李鹏,包广华,王玉兰,张积家.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2]基督教对景颇族群体认同的影响[J]. 李叶,徐祖祥. 昭通学院学报. 2016(01)
[3]景颇族初中生的民族社会化觉察及其特征[J]. 尹可丽,包广华,钱丽梅,马霓珊. 心理学报. 2016(01)
[4]民族社会化:直接与间接的信息传递及其测量[J]. 钱丽梅,尹可丽,包广华.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5(08)
[5]民族院校大学生族际交往中的“民族心理距离”解析——基于三所民族院校的田野调查[J]. 章琛,戴宁宁.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2015(04)
[6]西方群际接触理论研究及启示[J]. 郝亚明. 民族研究. 2015(03)
[7]多元文化政策对和谐族际关系构建的意义[J]. 陈江涛.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02)
[8]对景颇族传统婚俗文化变迁的反思——以弯丹村拱母村民小组景颇族传统婚礼习俗为例[J]. 张木用. 才智. 2014(15)
[9]城市族群流动与族群边界的建构——以昆明市布依巷为例[J]. 何明,木薇. 民族研究. 2013 (05)
[10]增进群际和谐的社会心理学路径[J]. 辛自强,辛素飞.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3(02)
硕士论文
[1]同伴文化社会化对傣族青少年文化适应的影响:民族认同的中介作用[D]. 王孟君.云南师范大学 2017
[2]文化社会化对青年期早期回族青少年学业表现的影响[D]. 马霓珊.云南师范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199740
【文章来源】:云南师范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9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民族心理距离
1.1.1 民族心理距离的概念
1.1.2 民族心理距离的相关理论
1.1.3 民族心理距离的相关研究
1.2 文化社会化
1.2.1 文化社会化的概念
1.2.2 文化社会化的信息类型
1.2.3 文化社会化促进青少年心理发展
1.3 文化社会化与民族心理距离
2 问题提出
2.1 民族心理距离干预研究的必要性
2.2 为什么要以傣、景、汉三族初中生为例,增进三个民族初中生的心理距离
2.3 通过传统民间故事的学习传递文化社会化信息,改善民族心理距离
2.3.1 用传统民间故事的学习来传递文化社会化信息
2.3.2 文化社会化与民族心理距离
2.3.3 用“拼图”教室法来建构同伴文化社会化的情景
3 研究1“拼图”故事辅导影响民族心理距离的初步探索
3.1 子研究1故事材料评定
3.1.1 研究目的
3.1.2 方法
3.1.3 结果
3.1.4 讨论
3.2 子研究2“拼图”故事辅导对傣、景、汉三个民族初中生心理距离的影响
3.2.1 研究目的
3.2.2 方法
3.2.3 结果
3.2.4 讨论
4 研究2“拼图”故事辅导对民族心理距离的影响再探讨
4.1 子研究1故事材料评定
4.1.1 研究目的
4.1.2 方法
4.1.3 结果
4.1.4 讨论
4.2 子研究2“拼图”故事辅导对傣、景、汉三个民族初中生心理距离的影响
4.2.1 研究目的
4.2.2 方法
4.2.3 结果
4.2.4 讨论
5 总讨论
5.1 “拼图”故事辅导比人际关系辅导在改善民族关系更有效
5.2 短程辅导与长程辅导的比较
5.3 同伴文化社会化的“拼图”故事辅导对不同民族的效果
5.4 研究的局限性
6 同伴文化社会化“拼图“故事辅导的使用和推广
7 结论
8 参考文献
附录1 研究一故事材料
附录2 研究二故事材料
附录3 研究一辅导方案
附录4 研究二辅导方案
附录5 问卷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参加课题及获奖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民族社会化经历对藏族青少年积极心理健康的影响——民族认同与自尊的中介作用[J]. 尹可丽,李鹏,包广华,王玉兰,张积家.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2]基督教对景颇族群体认同的影响[J]. 李叶,徐祖祥. 昭通学院学报. 2016(01)
[3]景颇族初中生的民族社会化觉察及其特征[J]. 尹可丽,包广华,钱丽梅,马霓珊. 心理学报. 2016(01)
[4]民族社会化:直接与间接的信息传递及其测量[J]. 钱丽梅,尹可丽,包广华.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5(08)
[5]民族院校大学生族际交往中的“民族心理距离”解析——基于三所民族院校的田野调查[J]. 章琛,戴宁宁.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2015(04)
[6]西方群际接触理论研究及启示[J]. 郝亚明. 民族研究. 2015(03)
[7]多元文化政策对和谐族际关系构建的意义[J]. 陈江涛.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02)
[8]对景颇族传统婚俗文化变迁的反思——以弯丹村拱母村民小组景颇族传统婚礼习俗为例[J]. 张木用. 才智. 2014(15)
[9]城市族群流动与族群边界的建构——以昆明市布依巷为例[J]. 何明,木薇. 民族研究. 2013 (05)
[10]增进群际和谐的社会心理学路径[J]. 辛自强,辛素飞.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3(02)
硕士论文
[1]同伴文化社会化对傣族青少年文化适应的影响:民族认同的中介作用[D]. 王孟君.云南师范大学 2017
[2]文化社会化对青年期早期回族青少年学业表现的影响[D]. 马霓珊.云南师范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1997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319974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