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下的民族地区生态建设探索

发布时间:2021-05-26 18:55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机组成部分,是指导人们迈向现代化进程中的行动指南。而生态建设事关群众福祉,关系到民族发展的未来,要求人们从经济、社会及生态发展的实际出发,优化人地之间的关系,实现和谐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包含丰富生态理论,能够为民族地区文明建设提供积极指导。与此同时,在全面推进民族地区生态建设的进程中,也能丰富并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好的生态环境。 

【文章来源】:贵州民族研究. 2018,39(09)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民族地区生态建设的价值
    (一) 构筑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的新模式
    (二)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核心内容
    (一) 人与自然强调内在统一
    (二) 人与自然对立根源是资本统治
    (三) 通过科技减轻污染自然
三、民族地区生态建设的现实困境
    (一) 物质基础保障不到位
    (二) 生态建设缺少安全保障
    (三) 生态建设制度建设滞后
四、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下民族地区生态建设思路
    (一)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二) 创新生态管理机制, 构筑安全保障
    (三) 全面提高生态制度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发展现状评价与特征研究[J]. 单晓娅,潘康,滕文.  贵州民族研究. 2016(04)
[2]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弘扬与重塑——生态马克思主义代表性研究综述[J]. 孟立永.  人民论坛. 2015(14)
[3]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野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向度[J]. 余维祥,余小雅.  生态经济. 2013(04)
[4]贵州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 李波.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本文编号:32068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32068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2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