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黔东南苗族传统村寨选址、主体及历史空间生产——以从江县岜沙苗寨为例

发布时间:2021-11-26 16:27
  作为苗族聚集地之一,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有众多苗族村寨分布。少数民族村寨是诸多传统农业文化遗产的空间载体,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特定的人地互动关系,其空间的选址、生产主体以及主体的信仰空间之间有着隐性的内在逻辑关系。从当下社会发展需要迫切解决的乡村振兴问题来看,对于民族传统村寨的文化保护,需要对其传统的演化路径展开研究,特别是需要对少数民族传统村寨如何产生,以及传统村寨作为整体如何进行自我生产的路径进行探索。 

【文章来源】:中国农史. 2018,37(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岜沙苗寨历史空间概况
二、苗族族群历史决定的岜沙苗寨选址
    (一) 民族迁徙历史所决定的村寨选址:定居山地
    (二) 维持生存所决定的微观选址:水源保障
三、岜沙苗寨传统空间生产主体
    (一) 通过“共生”建立的社会关系
    (二) 通过“拜兄弟”建立的社会关系
四、岜沙苗寨主体的传统信仰
    (一) 民间历史信仰
    (二) 树木崇拜习俗
    (三) 社区族群认同
五、岜沙苗寨历史生产空间
    (一) 梯田景观
    (二) 林业生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英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核心理念及其实现机制[J]. 李建军.  中国农史. 2017(03)
[2]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困境与出路[J]. 刘馨秋,王思明.  中国农史. 2015(04)
[3]黔东南苗族侗族水资源利用习惯法规则研究[J]. 徐晓光.  政法论丛. 2015(01)
[4]傣族村寨布局的生态智慧——基于“竜林”文化的考虑[J]. 李立,阎莉.  中国农史. 2014(06)
[5]苗族巫师考论[J]. 周永健.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 2012(01)
[6]试论黔东南苗族地区水稻种植结构的变迁[J]. 王锦淮.  群文天地. 2012(14)
[7]苗族村寨选址的生态智慧与历史情结[J]. 麻勇斌.  贵州社会科学. 2011(10)
[8]贵州苗族迁徙史之特点及其意义[J]. 翁家烈.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3)
[9]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典范——贵州省从江县岜沙社区苗族村寨调查报告[J]. 吴正彪.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09(01)
[10]文化生态旅游的社区参与和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云南三个傣族文化生态旅游村的比较研究[J]. 艾菊红.  民族研究. 2007(04)

博士论文
[1]中国苗族文化的民族学研究[D]. 陈昱成.中央民族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205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35205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2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