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从明清时期回族族谱修撰看回汉文化交融

发布时间:2023-03-13 17:53
  回族族谱的编撰是近世族谱的一部分。元代注重“根脚”,显贵的回回家族修撰家传、明晰祖先身份是元代身份制社会的产物。入明之后,色目人政治性身份不复存在,回回士大夫成为族谱的主要修撰者,清代大量普通回回民众也普遍修谱。回族族谱在形制、资料来源、编纂过程、系谱形态等方面与近世族谱相同。回族族谱对远代祖先的建构和对定居历史的追述是地域生活实际的产物。区域性祖先移民故事反映了回回家族入籍、立产等重要的社会需求,也表达了家族成员身份的正统性以及定居和拥有财产的合法性。在明朝“孝治”的语境下,回族将延续自身信仰和礼俗生活描述成“祖教”,遵从祖先即是“孝亲”,这是回族敬宗收族、修撰谱牒、祭祀祖先等活动背后的精神原理。回汉两个民族形成基于人伦的共同价值观和情感,反映出文化的交融。明清以来回族等各少数民族修撰族谱的活动,可以视为各民族群体努力把对自我的认识融入对国家、大一统观念、主流文化的认识中,形成更高层面的政治观念与文化的内在一致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进一步形成和多民族国家发展。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族谱体例与编纂过程
二、祖先故事与地域社会生活实际
三、文化交融与认同
四、结语



本文编号:37621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37621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4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