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论藏族经幡及其文化内涵

发布时间:2017-05-25 00:12

  本文关键词:论藏族经幡及其文化内涵,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56个民族56朵花,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语言、不同的生活方式构成了丰富多姿,色彩斑斓的民俗文化,和谐尽情地绽放在祖国的大地上。 藏族,分布、生活在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它具有独特的民俗文化,无论是生活民俗、节日民俗、宗教民俗,都体现着自己独一无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宗教观及审美观。民俗信仰又叫“民间宗教”。藏民族的民间信仰包括原始本教和藏传佛教两大内容,具体指在藏族民众中自发产生的神灵崇拜观念、行为习惯和相应的仪式等等。民俗信仰具有统一和维系成员的行为和思想、增强行善意识、保持社会稳定等功能。作为全民信教的藏民族,宗教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据一定的时间,扮演着主要的角色,是其精神生活的至高追求,它构成了藏民族心理结构的极深层部分。在祖国的西藏、四川、青海、甘肃、云南等的藏族聚居区以及尼泊尔、锡金、不丹、克什米尔等邻邦,人们随处都能见到一串串、一丛丛、一片片以经咒图象木版印于布、麻纱、丝绸和土纸上的各色小旗。这些方形、角形、条形的小旗被有秩序地固定在门首、绳索、族幢、树枝上,在大地与苍穹之间飘荡摇曳,构成了一种连地接天的境界。经幡作为福运升腾的象征物每年都要换新。换新的日子不能随意选择,它是根据藏族的天文历算,选择在藏历新年初一过后某一个良辰吉日,举行一次隆重而欢乐的插经幡仪式,意为祭神及福运升腾。经幡的各种颜色是固定的,不能随意创新。其次每块颜色的排列顺序是严格规定的,不能有任何差错。因为经幡的意义很明确,不是为了美化环境,而是祈求福运隆昌,消灾灭殃。经幡现象是一种民间行为,是大众共同参与的活动形式,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代代相传下来的。它象征着天、地、人、畜的祥和。农区房顶上或田间插立经幡,是为了祈求五谷丰登;牧民们在刚搭好的帐蓬上系拴经幡,是为了求得逐水草而迁徙的福佑;朝圣者跋涉荒漠扛着醒目的经幡,为的是祈求旅途平安;江畔湖边人们遍插经幡,显示着对水神的敬畏;生活于莽林峻岭间的人们高悬经幡则是对山神的供奉;寺院和经堂周围立经幡,是祈愿人世间得到永恒的和平,祈祷佛法流传。我认为这一切对经济的繁荣发展,各民族的团结进步,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和作用。 本篇论文中,笔者对藏族民俗中的经幡以及它的文化内涵作了初步的思考和分析,全文共分七章。第一章简要说明了选题的目的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以及资料来源等问题;第二章对经幡在藏区的出现情况作了论述;第三章对经幡在藏区的发展过程进行了阐述;第四章着重分析了经幡上的图案和内容、色彩以及它们的文化内涵;第五章对西藏的风马旗与多康的经幡之间的差别进行了比较和研究;论述它们的不同点与共同点。第六章应用民俗学和宗教学的相关理论,分析经幡这一特殊的文化现象。第七章通过论述经幡的功能和作用,总结了全文。
【关键词】:经幡 民俗 苯教 隆达 文化内涵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K892.3;B91
【目录】:
  • 摘要5-11
  • 第一章 绪论11-13
  • 第二章 经幡在藏区的出现13-22
  • 第三章 经幡在藏区的发展22-34
  • 第四章 经幡的文化内涵34-53
  • 第五章 经幡与风马旗的异同53-70
  • 第六章 从民俗学和宗教学的角度分析经幡70-78
  • 第七章 经幡的作用及结语78-86
  • 参考文献86-8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89-90
  • 后记90-9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才让太;再探古老的象雄文明[J];中国藏学;2005年01期

2 德吉草;飘动的经幡[J];西藏民俗;1997年01期

3 张鹰;风幡小考[J];西藏民俗;1997年04期

4 张国都;西藏经幡源流考论[J];西藏民俗;1999年04期

5 郭翠琴;关于经幡的传说[J];西藏民俗;2003年02期

6 康·格桑益希;“风马”与经幡[J];西藏民俗;2003年02期


  本文关键词:论藏族经幡及其文化内涵,,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23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3923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7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