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阿细人婚姻形式演变探析——以亲属称谓为视角
发布时间:2025-05-07 01:42
通过对独特的阿细人亲属称谓的演绎和推理,对其传统文化的研究及田野考察,发现阿细人先民婚姻形式有血婚制的痕迹。在婚姻形式演变过程中,更高层次的婚姻形式取代了低层次的婚姻形式,但这种演变是在后者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因此与其相适应的亲属称谓未发生颠覆性的变化。婚姻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变化,但亲属称谓制度却以相对凝固的形式存留了下来,两者间的不平衡性发展导致后者在现代社会中出现混乱和混用的现象。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本文编号:4043409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图1 己身加一代的亲属称谓
二是以父系为血统的逻辑。这条逻辑源自于父系社会,子女身份以父系的血统来确定。在这样的家庭关系中,一群有血亲关系的同胞兄弟与一群有血亲关系的同胞姊妹通婚。我兄弟之子女为我之子女,我之子女亦然。我和我兄弟是所有的子女的“阿鲍”(父亲),而兄弟之妻是所有子女的“阿嫫”(母亲),如下图1....
图2 己身加零代的亲属称谓
此外,阿细人亲属称谓中依然残留着血婚制的痕迹。在田野期间,笔者发现现在阿细人尽管由于长期受到汉语称谓的影响,观念中有“堂”和“表”区别,但如果不在特定情境之下(比如财产继承权的认定),一般不作区分。如在表3中,己身对同辈亲属(见图2),无论是来自父亲的兄弟姐妹的子女,亦还是来自母....
本文编号:40434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404340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