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贡山县丙中洛乡重丁村日常生活中的族际交往分析

发布时间:2017-05-31 09:00

  本文关键词:贡山县丙中洛乡重丁村日常生活中的族际交往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丙中洛乡重丁村是一个多民族汇集的边疆民族村,有怒族、藏族、傈僳族、独龙族、白族、汉族等8种民族共居,有原始宗教、藏传佛教、基督教、天主教四种宗教信仰共存。多民族多宗教的共存,重丁村却没有出现民族之间的隔阂和宗教上的互斥。相反,不同民族的个体成员之间和睦相处、频繁交往,不同宗教之间包容共存。通过进一步的了解发现,重丁村的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初始相遇时也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冲突,它们背后曾有过各种支持势力,今天所形成的多民族多宗教包容共存的局面是一步步发展过来的。在他们的交往过程中,经济因素贯穿于族际交往过程的始终,文化与制度选择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同文化背后的支持势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族际交往的方式。 文章主要以重丁村为研究聚集点,以最早在这里生活的怒族、藏族、僳僳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族际交往方式与影响因素的分析,为我国的民族工作和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在理论上以实际发生的事实对文化相对论和民族边界论作出回应,这些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定的实践价值,但在新的环境背景下,他们的应用范围也会受到限制。通过本文的研究最后可以看出,民族是作为一种资源博弈的工具和社会动员的工具而存在的。民族边界会随着不同的场景和民族成员当前所面临的利益而发生变化,它不是固定的、静止的。不同民族与不同文化也并非是对立的,保留自己的文化特点也不意味着对其他文化进行排斥,多元文化可以共生共存成为一种共享的地域文化。 在研究内容上,导论部分主要分析论文的选题缘由、涉及的相关概念与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所选田野点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梳理各民族的由来及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分析形成这种关系的原因,探讨民族作为一种资源博弈工具和社会动员工具而存在的事实,以及民族界限随场景和利益而变化的特征;第三部分主要从生产生活、语言使用、族际通婚、节日生活、宗教生活以及旅游业发展背景下的交往等日常生活中的交往对族际交往进行考察,辅之以个案材料;第四部分在前三部分研究的基础上,探索促使重丁村多民族、多种宗教信仰和谐共处的原因,用实际发生的事实思考文化相对论和民族边界理论;最后部分为结语,对本文的研究作一个简要的概括。
【关键词】:重丁村 日常生活 族际 交往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C9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导论7-20
  • 一、研究背景7-11
  • 二、交往与日常生活中的族际交往11-15
  • 三、调查点基本情况介绍15-20
  • 第二章 重丁村各民族的由来与历史上的民族关系20-36
  • 一、重丁村各民族的由来20-25
  • 二、历史上的民族关系25-36
  • 第三章 重丁村日常生活中的族际交往分析36-68
  • 一、生产生活中的交往36-48
  • 二、日常交往中的多语现象和族际通婚48-55
  • 三、日常交往中的节日生活和宗教生活55-61
  • 四、旅游业发展背景下的交往61-68
  • 第四章 对族际交往论题的思考68-78
  • 一、对重丁村多民族多种宗教和谐共处的思考68-72
  • 二、对文化相对论的思考72-75
  • 三、对民族边界问题的思考75-78
  • 结语78-79
  • 附录79-84
  • 参考文献84-86
  • 致谢8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居里;寸炫;;云南怒江丙中洛地区多元宗教文化的调适与共容[J];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10年00期

2 毛计平;么加利;;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宗教信仰问题的思考——以滇西北贡山县丙中洛乡为个案[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3 李晓林 ,周帆;怒江峡谷里的丙中洛——云南边境纪事之四[J];中国民族;2005年07期

4 宋保众;;远在天堂的儿子啊,你还能感受到这天高地厚的父爱吗?[J];女性天地;2002年12期

5 李月英;行走于怒江[J];今日民族;2004年11期

6 黄菁;;云南贡山丙中洛多民族和谐社区结构的教育人类学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7 苏双碧;新的领域 新的拓展——评《大江大河传记》丛书[J];求是;2001年23期

8 吴晓惠;;怒江峡谷的一个多民族家庭[J];中国民族;2007年11期

9 张惠君;走进滇藏交汇处的尼大当村[J];今日民族;2000年12期

10 朝霞;记者行动:七个人口较少特有民族的个案访问 困境中的抗争——怒江峡谷普米族、怒族、独龙族采访手记[J];今日民族;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郭凤鸣;;怒族基础教育现状调查分析——以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丙中洛乡为例[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黄菁;;西南少数民族和谐社区结构的教育人类学分析——以云南贡山丙中洛乡为例[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舒丽丽;;对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丙中洛乡茶腊村多元宗教文化的田野考察[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4 李玉成;黄宝玉;;山西襄汾地区晚更新世丽蚌(Lamprotula)壳体生长线的碳氧同位素和古生态环境[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八次学术讨论会暨张玺教授诞辰100周年纪念会论文集[C];1997年

5 蔡克勤;陈宝国;崔艳华;员雪梅;;中国古代玉的科学认识初探[A];地质学史论丛(4)[C];2002年

6 王秦安;;绛州鼓乐源流[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7 李立新;;文字说明在博物馆陈列中的使用(摘要)[A];北京博物馆学会首届学术讨论会文集[C];198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尚鸿;襄汾丁村人,20万年前的人类祖先[N];山西政协报;2011年

2 李尚鸿;襄汾丁村人,20万年前的人类祖先[N];山西政协报;2011年

3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刘合心;丁村开发之我见[N];临汾日报;2011年

4 李尚鸿;襄汾丁村人,,20万年前的人类祖先[N];山西政协报;2011年

5 本报首席记者 齐泽萍;丁村遗址:一个不该被遗忘的角落[N];山西经济日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袁喜清;人神共居的世外桃源[N];中国信息报;2007年

7 刘艳;形它新村:怒江大峡谷深处新建的新农村[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赵玉峰 通讯员 郑少婕;丁村:土布铺就致富路[N];临汾日报;2009年

9 本报通讯员 杨永猛 陶君伟 本报记者 韩勉;让乡村山寨通信变通途[N];西藏日报;2007年

10 刘玉太;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刻不容缓[N];山西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杜忠锋;基督宗教传播与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世界的建构[D];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秀梅;贡山县丙中洛乡重丁村日常生活中的族际交往分析[D];云南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贡山县丙中洛乡重丁村日常生活中的族际交往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90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4090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d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