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中国族际通婚的发展趋势初探——对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与讨论

发布时间:2017-05-31 16:05

  本文关键词:中国族际通婚的发展趋势初探——对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与讨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在21世纪面临来自国内外各方面的严峻挑战,族际通婚研究有助于认清我国族群关系的整体发展态势。本文通过对国家统计局和国家民委提供的数据的比较分析,力求认识中国近20年来族际交往交流交融的基本模式和族际通婚的演变趋势。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各个族群中,教育水平(高中以上毕业比例)对族际通婚的正面影响最为显著;非农职业比例高的族群族际通婚率较低;聚居在本族自治地方的人口比例越高,与他族成员通婚的机会也越小;使用国家通用语言越不普遍,与他族成员的交往和通婚的机会也越低。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关键词】族际通婚 族群差异 地区差异
【分类号】:C95;C913.1
【正文快照】: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先后正式识别出55个少数民族,为每个公民明确了“民族身份”,并为各少数民族设置了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和120个自治县(旗),少数民族自治区域占国土面积的64%。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55个少数民族总人口为1.12亿,占全国总人口的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如明;;浅析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族际通婚——以兰州市为例[J];法制与社会;2009年15期

2 宋兴烈;;族际通婚与文化融合——以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泗水乡里排壮寨为例[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张禹青;;论族群符号边界对族际通婚的影响[J];理论界;2013年02期

4 刘琳;;近代以来川南苗汉族际通婚研究:基于心理学的视角[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5 鲁刚;张禹青;;我国族际通婚的历史轨迹[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6 鲁刚;张禹青;;略论云南历史上的族际通婚[J];学术探索;2014年01期

7 王平;;从族际通婚看武陵地区民族关系的演变[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8 马彪;邓艾;;西部民族地区城市化进程中族际通婚问题研究——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调查报告[J];西北人口;2008年04期

9 崔忠洲;吴宗友;;族际通婚在测量民族关系中的信度与效度——以安徽省亳州市回族为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10 孙红梅;;契丹族的族际通婚[J];黑龙江史志;2008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鲁艳;多民族杂居区民族边界与民族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兴烈;人类学视角下的族际通婚考察[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2 方燕;石河子市族际通婚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3 李延禧;跨越族群边界延边地区朝汉族际通婚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4 杨旭;族际通婚背景下的“不婚”问题[D];内蒙古大学;2015年

5 贾静;新疆吉木乃县哈萨克族族际通婚调查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6 刘晨晨;石河子市族际通婚的成因与影响分析[D];兰州大学;2016年

7 韦云波;镇宁县族际通婚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艾瑜;族际通婚的背景及后果[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孙颖贤;赫哲族的族际通婚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10 李奇文;常德地区维吾尔族族际通婚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3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族际通婚的发展趋势初探——对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与讨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99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4099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b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