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迥丹日惹与纳塘文化
本文关键词:略论迥丹日惹与纳塘文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无风不起浪,事出必有因,任何历史事件都是由一系列因果关系构成的。在藏族历史中的分裂割据时期出现了一座纳塘寺,它以其本身传承的噶当经论派之殊胜法脉为根本,并在历任堪布期间从其他教派及寺院吸收发展的各种经典传承而在当时的藏地各处以其特有的闻思修而闻名。在这样的修学环境下涌现了迥丹日白惹赤这一古今闻名的大学者。迥丹日惹从小走访卫藏各地的学者大德,并得到了许许多多教言及珍贵法脉,尤其当他进入纳塘寺研习期间,一方面传承着经过多年发展而形成的纳塘的文化,另一方面也在对其注入新鲜血液以求其得到发展,并著书立说共十六大函,在他和他弟子的努力下编纂完成的写本甘珠尔(大藏经经部)、丹珠尔(大藏经论部),对后来者编纂甘珠尔及丹珠尔给予了很大的启发及督促。 本人在论文中以近十年来新发现的相关古籍及近年来国内外的一些研究成果为基础,对现如今以模糊不清的与迥丹日惹相关的一系列历史事件进行了研究。本论文共分三章,第一章主要论述作为纳塘文化支柱的噶当经论派的渊源,以及作为其传承者的东敦洛追扎建造的纳塘寺,后由历任堪布特别是从第四任堪布起逐步形成了从纳塘以外的各种教派中吸收其长处的传统,以及从单纯注重佛学本身的体系逐步扩展成对大、小五明各个方面都有所发展,再加上从俄罗丹西绕大译师传承下来的闻思学院的建立,纳塘文化就此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第二章首先论证了在各大史书及工具书中不曾谈及的迥丹日惹的生卒年及确切的诞生地,后阐述了迥丹日惹的学习历程,特别是从纳塘寺得到并传承下来的闻思修文化。之后当迥丹日惹掌持了纳塘寺的闻思学院,其间广传法门培养出许多弟子,并就迥丹日惹的大弟子琛江白央及卫巴洛赛强曲益西被近代诸多学者误解为他人的问题进行探讨。其后根据搜集到的一些古籍目录试着还原了迥丹日惹的全集目录以及现今存世的迥丹日惹的文集目录,并将其中对研究藏族历史文化有相当价值的一些作品进行初步的介绍。 第三章论述了与迥丹日惹相关的纳塘文化之闪耀点的纳塘写本甘珠尔及丹珠尔的渊源。本章首先对甘珠尔及丹珠尔进行名词释义,其后根据在经过赞普时期和分裂割据时期流行的对甘珠尔、丹珠尔中的一些部分进行编纂的情况及非常重要的三大目录(丹噶目录,青浦目录,旁塘目录)而逐步出现纳塘写本甘珠尔及丹珠尔的过程,以及复杂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后论证了纳塘写本甘珠尔及丹珠尔的具体编纂人员及时期和后来对其进行增补的情况。最终理清纳塘写本甘珠尔及丹珠尔的具体内容及其对后世甘珠尔及丹珠尔编纂者给予的启发。
【关键词】:纳塘 文化 闻思修 迥丹日惹 写本甘珠尔及丹珠尔
【学位授予单位】:西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C912.4
【目录】:
- 外文摘要3-5
- 内容摘要5-7
- 目录7-10
- 正文10-174
- 参考文献174-181
- 致谢181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艳芬;于淼;;论阿保机与李克用的会盟[J];北方文物;2008年04期
2 范颖;周松芳;;《郁离子》与诸子学[J];船山学刊;2008年02期
3 顾宏义;;宋金采石之战考[J];东北史地;2010年03期
4 张淼;苍天负我 我负苍天——论元曲家乔吉的心态与创作[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孙宗林;;宋朝岁币政策的影响评析[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6 陈训明;;俄国贵族与蒙古家臣[J];俄罗斯研究;2007年04期
7 张学强;;文化冲突与权力博弈中的元代少数民族教育政策[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年02期
8 姜海军;;蒙元“用夏变夷”与汉儒的文化认同[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9 王耘;;金熙宗文治措施述略[J];黑龙江史志;2008年13期
10 郭丰;;辽、金两朝的宫廷斗争原因探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温金玉;;辽金佛教政策研究[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诸葛净;;出世与入世——辽金元时期北京城市空间与寺院宫观研究[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辑(首届中国建筑史学全国青年学者优秀学术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9年
3 胡志宏;;西方汉学边疆研究的理论取向和价值关怀[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苗冬;元代使臣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宫海峰;元代制度中的若干蒙古文化因素考察[D];南京大学;2010年
3 李西亚;金代图书出版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杜芝明;宋朝边疆地理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金宝丽;蒙古灭金史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邱轶皓;蒙古帝国的权力结构(13-14世纪)[D];复旦大学;2011年
7 杨永福;滇川黔相连地区古代交通的变迁及其影响[D];云南大学;2011年
8 于维君;经济法历史合理性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9 顾世宝;元代江南文学家族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10 沈明春;北宋时期东亚区域体系的转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志伟;辽代华严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冯瑞;北宋历史地理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陶莎;辽朝上京、中京地区农业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李中会;元代典卖人口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赵彦风;元代官牧场及相关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乌云;哈木尔图案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7 赵浩;试论辽代玉田韩氏家族[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8 樊慧洁;元朝民族畛域初探[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于洁;元代荫叙研究三题[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张婷;蒙元收继婚变迁研究[D];温州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略论迥丹日惹与纳塘文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02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410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