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雷山县苗族绣女性别角色变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8 23:01

  本文关键词:雷山县苗族绣女性别角色变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雷山县是贵州省苗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因为纳入清王朝中央统治的时间较晚,在清朝雍正之前一直属于“化外生苗”之地,保存了完整的苗族传统文化。在众多的传统文化中,苗族刺绣经由一代又一代绣女之手被保留和传承下来,成为当地妇女必备的一种手工技艺。文化通过人的社会化过程,塑造和建构人的性别角色。在苗族传统文化的建构之下,苗族传统社会呈现出“男耕女织”的性别分工,苗族绣女的性别角色被塑造为负责绣制家人穿着的“女织”角色。但是随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绣女个人主体意识的觉醒,国家、政府政策的改变等因素的影响,苗族社会传统的性别分工也随之发生着变化:由传统社会中的“男耕女织”到集体生产时期的“男女同耕”,再到改革开放之后的“女耕男工”,最后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绣女也开始脱离土地的禁锢,凭借自己的刺绣技艺到县城寻求自我的发展。这种性别分工的变化必然会带来绣女性别角色的改变。本文通过对雷山县绣女群体的田野调查,运用民族学、社会性别、马克思妇女观与人类发展观的相关理论来分析苗族社会发展的每个历史阶段发生在绣女身上的性别角色的变化,揭示出当地绣女性别角色从“女织”——“女农”——“女商”的变迁过程,以及变迁发生的原因和给当地苗族绣女发展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苗族 绣女 性别角色 变迁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C913.68;C95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绪论6-19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6-9
  • 二、相关研究综述9-12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12-16
  • 四、相关理论梳理与概念说明16-19
  • 第一章 雷山县苗族刺绣及绣女概况19-26
  • 一、雷山县的地理与人文19-20
  • 二、雷山县苗族刺绣的历史与现状20-24
  • 三、雷山县苗族绣女群体24-26
  • 第二章 苗族刺绣技艺与苗族绣女的关系26-35
  • 一、苗族刺绣对女性的性别规范26-31
  • 二、苗族绣女对于刺绣的情感与认知31-35
  • 第三章 苗族绣女性别角色的传统社会定位35-51
  • 一、绣女的生存背景:雷山苗族传统的农业社会35-37
  • 二、苗族传统农业社会中“男耕女织”的性别角色分工37-42
  • 三、“男耕女织”角色分工下的“内外”之别42-45
  • 四、苗族绣女“女织”角色的塑造过程45-51
  • 第四章 苗族绣女性别角色的现代社会变迁51-70
  • 一、苗族农村绣女性别角色的渐变51-60
  •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绣女性别角色的突变60-67
  • 三、他者眼中的绣女角色变迁67-70
  • 第五章 苗族绣女性别角色变迁的动态性与连续续性70-81
  • 一、动态性:苗族绣女性别角色从附属到独立70-78
  • 二、连续性:苗族绣女对传统性别角色的认同和延续78-80
  • 三、研究不足及今后努力方向80-81
  • 结语81-84
  • 一、全文小结81
  • 二、问题探讨81-84
  • 致谢84-85
  • 参考文献85-89
  • 附录89-99
  • 图版99-103

  本文关键词:雷山县苗族绣女性别角色变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38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4338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c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