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从“互为边缘”到“和谐共生”——云南省勐腊县BS村族群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9 06:01

  本文关键词:从“互为边缘”到“和谐共生”——云南省勐腊县BS村族群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水傣 汉傣 族群关系 和谐共生


【摘要】:本文以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BS村傣族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的田野调查、特别是广泛的深度访谈,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并以此田野资料为依据,阐述当地水傣与汉傣族群关系的演变,探讨他们在不同时期如何自我调整和互相适应,进而形成和谐共生的族群关系模式。
【作者单位】: 广西民族大学;
【关键词】水傣 汉傣 族群关系 和谐共生
【基金】:作者主持的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西民族大学中国南方与东南亚跨境民族研究基地项目“从‘一寨两心’到‘一寨同心’:云南勐腊县BS村傣族认同意识的兴起与演变”(项目编号:2014YB004) 参与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边疆地区的边民离散与回归”(项目编号:14ZDB109) 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南方与东南亚民族研究中心创新团队项目“泛北部湾地区族群历史文化研究团队”(项目编号:2015TD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C95
【正文快照】: 族群关系是有关族群研究的一个老谈常新的话题。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我国无论是都市还是乡村,在地域管理、资源利用、经济发展以及法制建设等方面的整合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快和完善,这种一体化的进程增进了各族群的相互交织,族群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成为了现今族群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科林·麦克拉斯;李健;;中国的族群关系[J];西北民族研究;2010年02期

2 罗圣荣;汪爱平;;马来西亚马华族群关系与马印族群关系之比较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黄达远;;从民间策略看新疆族群关系——以新疆焉耆为例[J];民族学刊;2011年03期

4 陈凤兰;;南非中国新移民与当地黑人的族群关系研究[J];世界民族;2012年04期

5 范若兰;;通过平衡达到和睦——解析《战后马来西亚族群关系》[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3年04期

6 陈纪;;西方族群关系研究的相关理论综述[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7 李红杰;全球化、民族要素的相对性与当代族群关系的特点[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8 马戎;族群关系变迁影响因素的分析(民族社会学连载之二)[J];西北民族研究;2003年04期

9 李平;;清朝中后期广西武宣县族群关系探析[J];传承;2008年16期

10 胡明文;;田野中的族群与族群关系的演变——江西“两江”畲族移民村落比较研究[J];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09年0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靳薇;李燕晨;;城市中族群关系的互动与调适—以深圳为例[A];庆贺黄淑娉教授从教50周年暨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吴晓萍;杨文谢;;地戏文化在少数民族地区传播与黔中族群关系的演变[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然;;当代湘西苗族土家化与土家族苗化现象探析[A];第二届中国人类学民族学中青年学者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开盛 湘潭大学;泰国暴动警示:族群分裂撕裂民主[N];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喀什师范学院南疆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梁玉春;族际交往:实现族群和谐的关键[N];中国教育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廖小健;战后马来西亚族群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卫红;中小城市族群关系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7年

2 杨锟;从冲突到和解—北爱尔兰族群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3 王亚楠;地方性视角下的绿洲巴扎与族群交往[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农圣;一个广西圩镇的兴起发展与族群关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叶青;贺州客家与瑶族族群关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平安;现代化进程中珠u嵶迦汗叵笛芯縖D];广西民族大学;2006年

7 严丽;兵团社区族群关系的历史人类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8 金丽楠;多民族村落族群关系演变研究[D];青海民族大学;2012年

9 艾清;资源、环境、文化与族群关系[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10 贾效儒;安顺市各民族人口受教育程度对当地族群关系的影响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437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6437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d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