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醮会看传统民族节日的变迁
发布时间:2017-08-10 07:56
本文关键词:从春醮会看传统民族节日的变迁
【摘要】:本文研究的是传统民族节日变迁的问题。每个传统民族节日,都是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沿袭下来的,是民族文化中的民族意识、民族性格、民族审美心理等因素自觉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形象表现。民族节日的开展是对民族文化保护多元性的有益探索。民族节日文化活动的联动效应,对促进当地民族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发展,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及对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城镇化进程有一定作用。 民族节日是人们为适应所处环境而产生的,是应人们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也因这种需要的改变而随时发生变化。根据变化了的形势不断地对民族节日的变迁进行阐释、提升和创新,才能更好的构建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经济环境相适应的新的民族节日。在工业化建设飞速发展、小城镇进程日益加快的背景下,凤仪的传统民族节日——春醮会表现出各方面的变迁,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第一,对建国前春醮会所处的社会环境进行分析,重构春醮会旧况;第二,从建国后凤仪地区社会、经济、文化、交通通讯等方面的变迁,分析归纳春醮会在组织形式、活动内容、地位作用、影响意义等方面的相应改变,并且进一步分析归纳民族节日功能的转变;第三,从民族信仰、宗教意识、义利观、思维方式四个方面,分析现代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对凤仪地区民族思想意识变化的影响;第四,结合民族节日对地区经济的影响,作出了对春醮会变迁的几点思考。 通过对春醮会变迁过程的分析,既能挖掘其潜在的文化内涵,加强对春醮会的宣传,使这一少数民族节日中的优秀因子得以继承和传播,又能为民族节日的产业化发展提出新路径,使当地民族文化资源得到最合理的开发利用。
【关键词】:民族节日 文化变迁 城镇化 文化产业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C9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绪论8-15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8-9
- 1.2 文献综述9-13
- 1.2.1 “民族节日”概念的研究综述9-10
- 1.2.2 民族节日研究态势10-13
- 1.3 主要研究方法13-15
- 2 凤仪概况15-19
- 2.1 历史沿革和自然环境15-16
- 2.1.1 历史沿革15
- 2.1.2 地形与交通15-16
- 2.2 民族节日文化资源16-19
- 2.2.1 民族概况16-17
- 2.2.2 民族节日文化资源17-19
- 3 建国前的春醮会19-25
- 3.1 建国前的春醮会的社会环境19-20
- 3.2 春醮会旧况20-25
- 4 建国后的春醮会的变迁25-48
- 4.1 建国后凤仪镇各方面的变迁25-35
- 4.1.1 社会方面的变化25-29
- 4.1.2 经济方面的变化29-32
- 4.1.3 文化方面的变化32-33
- 4.1.4 交通和通讯的变化33-35
- 4.2 春醮会的现代变迁35-44
- 4.2.1 建国后的春醮会35-40
- 4.2.2 春醮会的现代变迁分析40-44
- 4.3 春醮会功能的现代变化44-48
- 5 从春醮会反映出的民族思想意识的变化48-54
- 5.1 民族信仰的现代化发展48-49
- 5.2 宗教意识的变迁49-51
- 5.3 义利观的变迁51-52
- 5.4 思维方式的变迁52-54
- 6 对春醮会流变的思考54-57
- 参考文献57-59
- 致谢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宗植,陈其霆;西部地区城市化现状及发展途径[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萧放;传统节日: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3 刘俊;山东省沿海地区节庆旅游分工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4 王国发;对民族地区城镇化的思考[J];贵州民族研究;2004年04期
5 宋秀卿;节庆经济的挑战vs机遇——湖北省节庆研究会会长王重农访谈[J];中国会展;2005年21期
6 高丙中;;对节日民俗复兴的文化自觉与社会再生产[J];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7 王铭铭;文化变迁与现代性的思考[J];民俗研究;1998年01期
8 徐赣丽;;民俗旅游的表演化倾向及其影响[J];民俗研究;2006年03期
9 萧放;;全球化语境下的民族节日走向——以当代中国节日为例[J];民俗研究;2007年04期
10 李德建;;民族节日符号的现代转型及动力探析——以贵州苗族节日为例[J];广西民族研究;2008年03期
,本文编号:6495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649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