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守望尊严的必由之路及民族经验的认同理性

发布时间:2017-09-17 20:46

  本文关键词:守望尊严的必由之路及民族经验的认同理性


  更多相关文章: 守望尊严 和而不同 重叠共识 关键符号 民族生态


【摘要】:中国是多民族共同建设起来的国民共同体:语言不同、文化不同、国土相同、家园相同。各民族要守望尊严和互守尊严,由和而不同追求重叠共识,以万物关联的理念维护民族生态。民族之间的生态关系最终要落实到关键符号的生态关系之上。各民族在具体活动中,围绕彼此的关键符号,采取积极行动,正面理解,包容差异,并在此基础上追求重叠共识。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河西学院文学院;复旦大学民族研究中心;
【关键词】守望尊严 和而不同 重叠共识 关键符号 民族生态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各民族关键符号及其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研究”(13AZD05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喀什师范学院南疆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项目“喀什地区民汉青少年互信研究”(XJEDU070113B01) 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统战基础理论上海研究基地课题“互守尊严:民族共生的国家认同之道”(2015—2016)
【分类号】:C956
【正文快照】: 记·礼运》中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大道之始:讲信修睦与人类共同体信修睦……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仪以为中华民族作为复杂综合体是在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中纪……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古人讲: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宏;;先秦政治思想中的政治正当性问题刍议[J];东方论坛;2014年03期

2 薛祥;申志清;;民初中央和地方关系探析(1911-1916)[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年03期

3 沈洁;;“家”“国”与“满”“汉”——再论清帝逊位和1912年大妥协[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4 张敏;;“通古今之变”:康有为儒家宪政思想的创立[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5 许纪霖;;革命后的第二天——中国“魏玛时期”的思想与政治(1912~1927)[J];开放时代;2014年03期

6 葛静波;;合法反对的实践——以资政院弹劾军机大臣案为视角[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年20期

7 屠凯;;柴进的铁券:条约立宪主义学说及其挫折[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5年05期

8 章永乐;;国体、精英吸纳与荣典制度——以民国袁世凯时代为例[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6年01期

9 徐辰;;规范宪法的政治性前提——论中国近代宪法的效力基础[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10 吴风;;新中国“人民本位”新闻思想的历史探源[J];新闻大学;2014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邬文英;社会资本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D];厦门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钟立华;民国初期孙中山国家观研究(1912-1924)[D];广西民族大学;2014年

2 孙志强;民初约法会议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3 霍晓立;一国两制[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4 袁士杰;中国宪法序言的结构化阐释[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童世骏;;关于“重叠共识”的“重叠共识”[J];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06期

2 王金伟;;“重叠共识”与“协商民主”[J];前沿;2009年02期

3 刘雪梅;;重叠共识对政治秩序的公共证成[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03期

4 王明强;张学伟;;试析多元民主社会下的重叠共识理念[J];宜春学院学报;2010年09期

5 余金刚;;正义感亦或重叠共识能否解决现代自由主义的危机?[J];兰州学刊;2011年08期

6 苏延芳;重叠共识:全球视角的中国之路[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年05期

7 沈卫星;;重叠共识视阈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问题探论[J];理论导刊;2014年08期

8 丁艳雅;;罗尔斯的重叠共识理念及其启示[J];唯实;2009年Z1期

9 丁艳雅;;重叠共识理念的真谛——兼论其对协调我国多元法律文化的现实启迪[J];外国法制史研究;2006年00期

10 夏庆波;;罗尔斯的“重叠共识”理念及其启示[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冷鹤鸣;;重叠共识、公共领域与和谐社会[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2 丁艳雅;;重叠共识理念的真谛——兼论其对协调我国多元法律文化的现实启迪[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多元的法律文化[C];2006年

3 闫润鱼;;试析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的“重叠共识”——基于20世纪上半叶中国思想界的考察[A];中国近代史上的社会主义[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莹;罗尔斯“重叠共识”理念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扬;罗尔斯的重叠共识理念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2 黄琳琳;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重叠共识”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3 林志远;罗尔斯的重叠共识理念及其启示[D];天津商业大学;2012年

4 邢文婷;罗尔斯的“重叠共识”理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年

5 宁晓璐;论罗尔斯的重叠共识理念[D];湘潭大学;2005年

6 王春玉;论罗尔斯政治哲学中的“重叠共识”理念[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韩毅;论罗尔斯的“重叠共识”[D];贵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712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8712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8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