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民族论文 >

华锐藏族形成考述

发布时间:2017-09-19 00:21

  本文关键词:华锐藏族形成考述


  更多相关文章: 羌戎 华锐 吐蕃 形成


【摘要】:华锐,为藏语()译音,意为“英雄的部落”或“英雄的种姓”,是世界珍稀物种——白牦牛的故乡。华锐藏族自称“吾”()或者“华锐蕃噶卜”()。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地处甘肃,青海两省交界处、祁连山东端南北麓。按现在的行政区域其范围为;以河西走廊东端的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为中心,东面包括古浪、永登县的部分地方;北面有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马蹄、西水、铧尖、泱羌、祁文、祁青藏族乡为主的部分地方;西面为青海省的乐都县北山一带,互助县土族自治县、门源回族自治县和大通的东部地区。属三大藏区中的安多藏区。由于受到独特的地缘文化以及多元文化的强烈冲击与影响,华锐藏区文化独具风格,语言、服饰等迥异于其他藏区。 华锐是一个地域概念,更重要的是一个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遗留的概念,其地名显示了对这片藏民族聚居地人文文化内涵的一种历史评价。以致最终形成了地域的专用名称。早在三四千年前这里就有先民活动。他们或耕农,或狩猎或畜牧开拓这片土地,留下了丰富的马厂文化、齐家文化、卡约文化等。 然而,处在河西走廊这个多民族文化、东西方文化相互交流、碰撞和融合的大熔炉里,华锐藏族已不可避免的丢失去了很多原本的东西,本民族的语言、文化、风俗等都已不同程度的遭受外来文化的冲击而流逝。如今,但凡提到藏区或藏文化,人们大都会想到西藏、青海、或四川藏区;在甘肃也就是甘南藏区,而藏文化底蕴厚重的河西走廊往往被淡忘,当然,在史学、民族学和宗教学研究领域里,包括藏传佛教史、甘肃藏族史、西部民族研究和敦煌研究等,以不同的角度对河西地区藏文化和华锐历史有所介绍,但是系统的介绍华锐藏区的形成的专著并不多见。本文参考、分析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藏汉历史资料、进行实地考察,对华锐藏族的形成做了自己的一些见解。文章通过考述华锐藏区众多古羌人遗留下来的文化遗址来论证远古时期生活在祁连山周边的“羌”这一氏族与华锐藏族先民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介绍了古代各民族如鲜卑、月氏等民族在今华锐地区的活动概况。至于华锐藏区的形成;本文则通过考述吐蕃王朝时期的“噶玛洛”部与吐蕃王朝末期的“温末”到达华锐藏区的时间、概况、以及对当地的影响,到后来,生活在华锐藏区的“噶玛洛”与“温末”、与当地土著相融合后产生的吐蕃部族在今华锐地区建立的凉州六谷部政权的建立和河湟角嘶Up政权的形成使得今天的华锐藏区与华锐藏族形成的雏形,亦是华锐藏族的形成过程。经过两个政权的巩固。华锐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较快,,在此期间,藏传佛教格鲁派在华锐藏区迅速发展,再一次的将华锐各部落牢牢的连系在一起,尤其是郭隆寺的建成,并依其雄厚的势力,在明清时期乃至到了民国时期,依然是华锐藏区的中心,并使华锐藏区更加稳定和成熟。
【关键词】:羌戎 华锐 吐蕃 形成
【学位授予单位】:西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C95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华锐藏区概述8-14
  • 1.1 华锐概述8-10
  • 1.2 地理位置10-11
  • 1.3 人口概述11-12
  • 1.4 物产12-14
  • 第二章 祁连山周边的古代民族14-21
  • 2.1 古羌人的活动14-18
  • 2.2 鲜卑人的活动18-19
  • 2.3 汉人及其他民族进入河西19-21
  • 第三章 华锐藏区的形成21-42
  • 3.1 华锐藏区的雏形21-34
  • 3.1.1 华锐与吐蕃21-26
  • 3.1.2 凉州六谷部联盟的建立26-32
  • 3.1.3 河湟地区吐蕃部族建立的角厮Up政权32-34
  • 3.2 华锐藏区的形成34-42
  • 3.2.1 元朝的施政34-39
  • 3.2.2 明清时期的华锐社会39-40
  • 3.2.3 郭隆寺的建成40-42
  • 后记42-44
  • 参考文献44-4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46-47
  • 致谢47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艳玲;李世勇;;浅析蒙元与甘青藏族关系的建立及民族间的友好往来[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2 蒋志如;;中国法学学术研究的“50岁现象”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3 王先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研究的几个问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郭少琼;;关于史学家任务的一点杂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5 梁仕然;;西班牙历史园林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07期

6 周毅;;从日本“历史教科书事件”看历史观在历史教育中的意义[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张宁;张纯成;;浅述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8 刘晓斌;;刍议明末兵役制度与国家兴亡[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陈改玲;;民族精英与近代甘南藏区教育变革[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刘忠;;作为一个偶然地区性事件的正当程序革命[J];北大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宏波;;“成王称霸”——逐渐形成的民间故事[A];“宝鸡建城历史与得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王宏波;;唐肃宗改陈仓为宝鸡心理辨析[A];“宝鸡建城历史与得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郭小丽;;文化的连续性与断裂性——试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对比中俄文化的发展特性[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4 杨效雷;;清儒《易》学平议[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上)[C];2011年

5 杨志文;;建置经济的稳定性分析[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健;我国船舶融资租赁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2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常倩;商周至魏晋南北朝羌人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文法;热贡赛姆耘宗教信仰类型与功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何威;河州土司何锁南家族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祁文寿;卓仓藏族社会历史文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谢冰雪;扩大的家族——洮河流域藏族传统民间组织沙尼调查[D];兰州大学;2011年

8 刘炳香;国际关系视野中的诺贝尔和平奖[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杨卫;清代青海藏族社会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连东;中国、印度与东南亚之间的鸦片“三角贸易”研究(1602-1917)[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仓莉;科学技术对环境产业的影响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卫玮;国家法与少数民族习惯法适用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张福春;近代国家与游牧社会[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苏彩琼;越南文字的变迁与民族意识的发展[D];暨南大学;2011年

5 王猛龙;杨天石与蒋介石研究探析(1955-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吴婷;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宫文;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易寻思;论日本艺术对凡高的影响[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9 赵学江;蒙元关中服饰文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王慧敏;十九世纪英国教育学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783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8783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4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