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村回族的民族认同研究
本文关键词:前村回族的民族认同研究
【摘要】:对多民族国家和多民族聚居地区来说,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认同问题、引导民族关系和谐发展,是影响当前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问题。回族作为广西世居少数民族中唯一一个有着伊斯兰教信仰的少数民族,其民族认同的发展变化对广西乃至整个国家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以广西的一个回族村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民族认同的原生论和工具论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研究和实地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这个村中回族的民族认同的现状、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分析、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本研究分为五个部分对前村回族的民族认同进行研究:第一部分是文章的导论部分,对本文研究的缘起、问题和研究的意义进行说明,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民族认同的研究成果,以及关于广西回族的研究,并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设计。第二部分主要对作为田野点的回族村进行介绍、分析。主要在对前村所属的里乡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分析、论述该村的地理、人口与经济,以及该村回族的源流和发展脉络。第三部分主要论述前村回族民族认同的现状。主要从前村回族的祖先记忆、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居住格局、族际交往等几个维度,分析、论述前村回族民族认同的现状。研究发现,前村回族一方面受到了汉文化较大的影响,同时又在很多方面保留了伊斯兰文化的印痕;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前村回族的民族意识、宗教意识在进一步复苏、并逐渐加强。第四部分主要分析影响前村回族民族认同的因素。研究发现,前村回族关于祖先的历史记忆和新时期的民族宗教政策对前村民族认同的重新建构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而前村回族伊斯兰教信仰的逐渐恢复和诸多回族精英的努力,也进一步促进了前村回族对回族身份和回族文化的认同。第五部分是论文的结论和建议部分。首先,研究发现从民族认同的原生论和工具论来看,前村回族的民族认同是原生论和工具论的统一。其次,就如何正确引导前村回族民族认同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如加快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加强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保护、慎重出台相关民族优惠政策,加强公民教育、增强国家认同感等。
【关键词】:前村 回族 民族认同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C955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9
- 一、导论9-17
- (一) 研究的缘起9
- (二) 研究的意义9-10
- (三) 文献回顾10-13
- 1. 国外相关研究10
- 2. 国内相关研究10-12
- 3. 文献简评12-13
- (四) 研究设计13-17
- 1.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13-15
- 2. 研究方法15-17
- 二、作为田野点的乡村回族社区17-20
- (一) 里乡概况17
- (二) 前村概况17-20
- 1. 前村的地理、人口与经济17-18
- 2. 前村回族的源流与发展脉络18-20
- 三、前村回族民族认同的现状20-32
- (一) 祖先记忆与民族认同20-22
- 1. 前村关于祖先的历史记忆20-21
- 2. 从祖先记忆看前村回族的民族认同21-22
- (二) 宗教信仰与民族认同22-25
- 1. 从清真寺的重建看民族认同23-24
- 2. 从村民过宗教生活的状况看民族认同24-25
- (三) 风俗习惯与民族认同25-28
- 1. 从服饰习惯看民族认同25-26
- 2. 从饮食习惯看民族认同26-28
- (四) 居住格局与民族认同28-29
- 1. 前村的居住格局28-29
- 2. 从居住格局看民族认同29
- (五) 族际交往与民族认同29-32
- 1. 前村族际交往现状29-30
- 2. 从族际交往看民族认同30-32
- 四、前村回族民族认同的影响因素32-38
- (一) “我们的先祖是回族”:历史记忆的影响32
- (二) “党和政府的政策好”:民族政策的影响32-35
- (三) “是回族就要信教”:伊斯兰教信仰的影响35-36
- (四) “多亏了他们”:民族精英的力量36-38
- 五、结论及建议38-42
- (一) 原生论或工具论—一对前村回族民族认同的理论分析38-39
- (二) 建议39-42
- 1.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39
- 2. 加强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保护39-40
- 3. 慎重出台民族优惠政策、倡导公平意识40
- 4. 加强公民教育、增强国家认同40-42
- 注释42-44
- 参考文献44-46
- 附录1:访谈提纲46-47
- 附录2:调查问卷47-49
- 致谢49-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菡;扶贫的故事(下)——关于X公司"包扶"前村的一项社会学观察[J];唯实;2005年02期
2 马千里;;简析建构农村公民社会的制约因素——以豫西南某县前村为例[J];学理论;2009年25期
3 刘合心;村匪乡霸缘何猖獗──平陆县前村案剖析[J];中国监察;1996年09期
4 林高兴,李快森;宜丰县人武部与窑前村共建文明村活动调查[J];地方政府管理;1995年05期
5 陈绍成;范敏;叶德寿;;一个人大代表的追求[J];福建人大月刊;1994年08期
6 董秋成;;也谈“弹洞前村壁”之“洞”释义[J];语文月刊(学术综合版);2009年04期
7 思思;;你快乐我就快乐[J];农家女百事通;2002年01期
8 石破;;农民“反开发运动”[J];南风窗;2013年14期
9 刘振州;温传富;;“四制管理”——鞭策村官的好机制[J];农村工作通讯;2000年02期
10 戴建;;用创业实践带动一方百姓[J];今日浙江;2009年2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单红;六百年村前村的“文化自救”[N];无锡日报;2012年
2 记者 李生成;常宁705个村年底前村村响广播[N];衡阳日报;2014年
3 施展;走访殿前村“规模加工”[N];农民日报;2006年
4 记者 俞其军邋见习记者 俞晓颖;殿前村:榨面产业新征程[N];绍兴日报;2007年
5 罗佳邋黄俊军;岩前村:党建为引擎 争当新典范[N];黄山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林蔚学 实习生 黄河;新罗朝前村“林田片”农田面临再度抛荒[N];闽西日报;2008年
7 通讯员 王阳阳;岑前村 努力打造现代新农村[N];绍兴日报;2009年
8 通讯员 朱建祺;金前村利用现有资源改造自然村落[N];东方城乡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欧阳德辉 谭宇川 吴志云;老人跳舞笑声爽 后生cふ跚郲N];惠州日报;2012年
10 通讯员 曹翠兰 于波;刘前村文明创建硕果累[N];济宁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心宇;前村回族的民族认同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799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minzufengsulunwen/879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