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县梨园主要害虫发生种类调查及防控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2 00:48
【摘要】:赵县是河北省优势梨产区,近年来病虫害的发生危害严重影响了果品安全生产和梨产业发展。为明确赵县梨园主要害虫发生种类、危害规律并制定综合防控技术方案,本论文以赵县梨园为调查对象,对其主要害虫种类及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明确了梨小食心虫、梨木虱和梨黄粉蚜等为赵县梨园主要害虫,并对优势害虫梨小食心虫种群发生动态和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综合防控技术方案。结果如下:1、调查明确了赵县梨园主要害虫发生种类通过对赵县梨园主要害虫发生种类进行调查,共发现害虫26种,隶属于4目20科;天敌7种,属于6目6科。其中梨小食心虫、梨木虱和梨黄粉蚜发生量大、危害严重,为梨园主要害虫。生草梨园与清耕梨园害虫对比调查发现生草梨园害虫和天敌种类分别增加了9种和3种。2、明确了赵县梨园主要害虫的种群发生动态(1)梨园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成虫种群发生规律:2016-2017年连续两年对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监测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每年均发生4代,1-4代发生盛期分别在5月27-29日、7月4-6日、8月5-8日和9月4-7日;随着气温上升,越冬代成虫初见期有提前的趋势。通过对雪梨、鸭梨、雪青、皇冠、秋月、早酥红6个不同品种梨园梨小食心虫发生动态调查发现梨小食心虫成虫发生消长规律相似,成虫各世代盛发期基本相同,但品种间成虫发生量有较大差别,雪花梨发生量最多,其次是鸭梨,早酥红最少。(2)梨园梨木虱Psylla chinensis成虫种群发生规律:赵县梨园梨木虱每年发生4代。其中越冬代盛期为3月15日,2017年1-4代成虫盛发期分别为5月15日、6月8日、7月8日、8月15日,随着气温下降,越冬成虫开始寻找越冬场所越冬。(3)梨园梨黄粉Aphanoaigma jakuauiense蚜成虫种群发生规律:2017年调查发现梨黄粉蚜一年可发生多代,且发生量大,世代重叠现象严重。梨树萌芽时成虫出蛰在枝体幼嫩组织进行危害,幼果膨大初期(5月底-6月初)产卵量达到最大,果实接近成熟时(7月底-8月初),成虫量达到最大。3、不同防治措施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1)性信息素诱捕诱杀:2016-2017年每亩放置5个诱捕器,年诱捕梨小食心虫雄蛾8189头和13044头,诱捕器年均诱蛾量分别为1637头和2608头,可有效地降低梨小食心虫的虫口密度。(2)糖醋液诱捕:2017年迷向区应用糖醋液诱捕梨小食心虫,全年累计诱蛾320头,对照区全年累计诱蛾929头,经鉴定,雌蛾589头,占调查总蛾的63.4%。糖醋液在迷向区诱蛾量远低于对照区,说明糖醋液与迷向丝干扰防治结合能大幅度降低梨小食心虫的发生数量。(3)迷向丝干扰防治:在越冬代初见成虫期,将迷向丝悬挂在树上,每亩30根。2016年平均迷向率为95.71%;2017年平均迷向率为97.84%。迷向区成虫数发生量远低于对照区,说明性信息素干扰能显著降低虫口基数量,可有效防治梨小食心虫。4、果园生草对梨木虱和黄粉蚜种群的影响2017年通过对清耕、自然生草和人工生草梨园调查,梨木虱发生世代无明显差异,但不同类型果园梨木虱成虫数量分别为3393.34头/百枝、2898.67头/百枝、2740.67头/百枝,清耕园的虫口基数显著大于其他两种生草园。梨黄粉蚜在清耕园的百果成虫量为6017头,人工生草园的百果成虫为4771头,自然生草园的百果成虫为5547头。清耕园中百果若虫为5563头,人工生草园百果若虫为4869头,自然生草园百果若虫为5919头。人工生草园内若虫和成虫发生数量有了明显的下降。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436.6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金利;崔丽贤;张海娥;于丽辰;李立涛;;冀东梨园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与减药控虫技术[J];河北果树;2018年06期

2 赵龙龙;周旭凌;胡增丽;李庆亮;张未仲;刘朝红;韩凤;李捷;杜海燕;;基于物联网监测系统对梨小食心虫日活动规律及影响因子研究[J];环境昆虫学报;2017年06期

3 艾力瓦尔·肉孜;王乔;;梨小食心虫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措施[J];湖北植保;2018年01期

4 宫庆涛;武海斌;李桂祥;姜莉莉;李素红;孙瑞红;;方位和层次对梨小食心虫田间及室内产卵选择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8年04期

5 黄明;套袋防治梨小食心虫效果好[J];柑桔与亚热带果树信息;2000年06期

6 钟欣;;防梨小食心虫新产品——迷向丝[J];农村新技术;2016年10期

7 刘英胜;;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J];山西果树;2017年02期

8 程才;杨其斌;尚吉荣;王疆;倪红涛;石铭君;;甘肃张掖地区梨小食心虫发生与防治[J];西北园艺(果树);2017年01期

9 刘英胜;;河北衡水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J];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2017年06期

10 赵树军;;出口梨园梨小食心虫的综合防治技术[J];果农之友;201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天仓;王军;;蒲城县梨小食心虫发生与防治[A];第二十一届全国农药械“双交会”论文集[C];2005年

2 冉红凡;马爱红;刘文旭;路子云;李建成;;梨小食心虫寄生蜂——丽下腔茧蜂的生物学特性及生防潜力[A];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与植物保护——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7年

3 孟宪佐;叶孟贤;汪宜蕙;;用性信息素诱捕法防治梨小食心虫[A];全国生物防治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1年

4 刘文旭;冉红凡;马爱红;路子云;李建成;;应用性信息素迷向法防治桃园梨小食心虫[A];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与植物保护——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7年

5 刘中芳;庾琴;高越;史高川;王冰霞;范仁俊;;梨园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防治技术研究[A];病虫害绿色防控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6 周达康;熊德平;;园林有害生物的自然控制技术[A];2011北京园林绿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C];2011年

7 李增祥;吴慧聪;阮光德;沈爱民;;梨园病虫综合防治技术[A];河北省果树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1年

8 陆鹏飞;黄玲巧;王琛柱;;桃梨挥发物的组分鉴定及对梨小食心虫的田间引诱活性[A];北京昆虫学会通讯(第23期)[C];2011年

9 王桂春;程航;韩秀君;宋若宁;吴春英;程相坤;李鸿强;侯庶恪;;梨小食心虫成虫发生规律的气象因子分析[A];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4 提升气象科技创新能力,保障农业丰产增效[C];2016年

10 郝宝锋;于丽辰;许长新;贺丽敏;焦蕊;乐文全;;冀东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研究及其防治[A];梨科研与生产进展(五)[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苏省植保植检站;梨小食心虫将偏重发生[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8年

2 王荣敏;哪种诱捕器对梨小食心虫诱捕效果好?[N];河北科技报;2017年

3 朱才熙;梨小食心虫的防治[N];云南科技报;2001年

4 辛集市林业局 郭记迎;梨小食心虫为何一年比一年发生重[N];河北科技报;2007年

5 供稿:甘谷县林业局 李云杰;梨小食心虫防治技术[N];天水日报;2007年

6 中国农科郑州果树研究所研究员 冯义彬 提供;梨小食心虫[N];河南科技报;2006年

7 付社岗 赵恩合;梨小食心虫的防治[N];陕西科技报;2006年

8 朱才熙;梨小食心虫的防治[N];中国绿色时报;2001年

9 张辉;不宜混栽的果树[N];陕西科技报;2018年

10 衡水市林果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边秀然;梨小食心虫须综合防治[N];河北科技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陈秀琳;梨小食心虫嗅觉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2 孔维娜;基于交配行为的梨小食心虫干扰机制与诱源筛选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4年

3 郑燕;基于微卫星和线粒体标记的梨小食心虫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4 于海利;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增效剂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5 李亦松;基于线粒体基因对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不同地理种群遗传结构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6 杜娟;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在桃、梨之间转移危害的挥发物诱导与防治指标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7 张国辉;梨小食心虫嗅觉相关蛋白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其原核表达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8 何超;梨小食心虫滞育诱导、解除及对低温的生理适应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9 李广伟;梨小食心虫识别寄主植物挥发物的分子机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牛韶奔;赵县梨园主要害虫发生种类调查及防控技术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8年

2 杜少芳;梨小食心虫性诱芯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定量分析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7年

3 李帅;梨小食心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GmolGST5和GmolGST6的基因克隆、原核表达与酶学特征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4 李佳兴;保定地区苹果园虫情监测及生态防控措施的评价[D];河北农业大学;2018年

5 赵爱平;梨小食心虫幼虫中肠胰蛋白酶活性、表达量及与生长发育的关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6 王娇;糖醋液对梨小食心虫的引诱作用及其机理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7 吴一羚;无锡地区梨小食心虫监测及防控技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8 杨杰;梨小食心虫滞育与非滞育幼虫抑制性消减文库的构建与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9 贾晓婷;光周期和光强对梨小食心虫求偶行为和生殖力的影响[D];山西农业大学;2016年

10 陆洋;运城市梨小食心虫的防治现状及性诱剂的防效调查[D];山西农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111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26111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e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