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廊道对紫茎泽兰种群基因组结构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5-26 02:10
【摘要】: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入侵性杂草,大概于20世纪40年代从滇缅边境入侵至我国云南省南部,现已在中国西南部地区广泛分布。道路廊道对紫茎泽兰的传播具有通道效应,促进其沿道路廊道快速扩散,对生态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以道路沿线的紫茎泽兰为研究材料,以滇缅公路和云南省内213国道沿线区域,以及缅甸、贵州、广西、四川与云南的交界区域作为研究区,利用RAD-seq技术对研究区内39个紫茎泽兰种群的基因组结构进行分析,以揭示道路廊道对紫茎泽兰种群基因组结构的影响,并推测其在我国定居扩散的历史过程。研究结果概括如下:(1)云南省道路密度和连通度普遍较低,无道路分布和低密度区域占云南省总面积的83.3%。云南省的路网分布不均匀,中东部地区的道路密度整体高于西部地区和南部地区,其中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的道路密度最高。(2)39个紫茎泽兰种群共181个体的核DNA经简化基因组测序后,共获得125.88百万序列(MReads),分析发现264375个SNPs。种群遗传多样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多态性位点百分比(PPB)平均值为64.56%(52.17%~68.46%),预期杂合度(He)、等位基因平均频率(P)、核苷酸多样性(Pi)平均值分别为0.2564、0.7855和0.2958。紫茎泽兰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与经度、道路密度具有显著性负相关关系。(3)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ST和基因流(Nm)平均为0.0397和6.16,种群内遗传分化系数Fts平均为-0.24,种群间的遗传分化较小,基因流强烈。PCA和Admixture分析表明,紫茎泽兰种群的亲缘关系较近,无明显的种群遗传结构。Mantel分析显示,紫茎泽兰种群的遗传分化和空间距离的相关性不显著。道路廊道促进了种群沿路扩散,距离隔离效应对紫茎泽兰种群基因组水平的遗传多样性无显著影响,距离隔离效应小于景观连通效应。
【图文】:

采样点,盐津


采样点逦ii逦植株数逦经度(。)逦炜度(。)逦海拔(m)逡逑Sampling邋site逦Code逦Number逦Longitude逦Latitude逦Elevation逡逑寻甸逦XD逦5逦103.2322逦25.5428逦2030逡逑会泽逦HZ逦3逦103.4511逦26.4658逦1980逡逑大关(玉碗镇)逦DG逦5逦103.8681逦27.6717逦1230逡逑盐津逦J逦5逦104.0886逦28.0375逦560逡逑永善逦YB逦5逦103.8711逦28.2478逦400逡逑绥江逦SJ逦5逦103.94逦28.6011逦390逡逑四川犍为逦QW逦5逦103.9144逦29.2267逦370逡逑广西西林逦X逦5逦105.0842逦24.5997逦1470逡逑广西隆林逦LL逦5逦105.4644逦24.7622逦510逡逑贵州兴义逦Y逦5逦104.9139逦25.1547逦1085逡逑贵州盘县逦PX逦2逦104.4678逦25.7411逦1700逡逑富源逦FY逦5逦104.2428逦25.6636逦1800逡逑曲靖逦GJ逦5逦103.7859逦25.4641逦1910逡逑昆明海口逦HK逦5逦102.5743逦24.8416逦2115逡逑9fi*_邋E逦E逦100;邋H逦102;邋E逦1M;邋E逦106;邋E逦108*邋E逡逑*1逦''逦1逦'逦1逦'

分布图,紫茎泽兰,采样点,分布图


图2-2紫茎泽兰基因组DNA质量检测结果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4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启武;于龙凤;王绍梅;李晓君;彭泽琴;赵宝玉;;入侵植物紫茎泽兰的危害及综合防控与利用[J];动物医学进展;2014年05期

2 王洋坤;胡艳;张天真;;RAD-seq技术在基因组研究中的现状及展望[J];遗传;2014年01期

3 范科红;李阳兵;冯永丽;;基于GIS的重庆市道路密度的空间分异[J];地理科学;2011年03期

4 ;Invasive mechanism and control strategy of Ageratina adenophora (Sprengel)[J];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2010年11期

5 孙棣华;毕俊杰;廖孝勇;;一种矢量道路图层节点匹配新算法[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0年10期

6 陈建业;段昌群;于福科;王云;;云南公路外来入侵植物现状与防治对策[J];植物检疫;2010年05期

7 刘绍平;王珂;袁希平;汪登强;岳兴建;陈大庆;;怒江扎那纹胸洝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J];遗传;2010年03期

8 江净超;陈江平;余洁;;道路网的实况连通度指标[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0年01期

9 ;The changes of community components and their horizontal patterns caused by highway construction in the Longitudinal Range-Gorge Region[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7年S2期

10 黄文坤;郭建英;万方浩;高必达;谢丙炎;;紫茎泽兰群体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的AFLP分析[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7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聂小军;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小麦和紫茎泽兰基因组学初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2 桂富荣;紫茎泽兰的遗传多样性及其种群结构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3 王瑞;我国严重威胁性外来入侵植物入侵与扩散历史过程重建及其潜在分布区的预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6年

4 周凌娟;入侵植物紫茎泽兰遗传变异及克隆多样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6年

5 于兴军;紫茎泽兰入侵生态学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单洪波;马铃薯块茎蛋白分子标记的开发与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18年

2 戍国标;高山峡谷对入侵植物紫茎泽兰遗传结构的影响[D];云南大学;2016年

3 高杰;紫茎泽兰种群遗传结构与道路廊道的关系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4 翟正晓;基于RAD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的13种中国地方优良鸡品种SNPs多态性图谱构建及群体遗传学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811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26811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c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