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诱剂与黑光灯对二化螟的诱捕效果及其影响因子
发布时间:2021-10-30 09:20
在二化螟预测预报中,性诱剂和黑光灯两种诱捕方法被广泛采用,为比较这两种方法对稻田二化螟诱捕效果的差异,于2010—2014年在浙江温岭地区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对诱芯和诱捕器种类、田间越冬幼虫量以及气象因子对二化螟诱捕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对于越冬代二化螟,采用性诱剂和黑光灯诱捕的二化螟成虫数量的消长动态基本一致,但采用性诱剂诱捕的成虫峰期出现早、峰次多,而且诱捕量显著高于黑光灯诱捕;不同性诱剂诱芯与诱捕器之间的诱捕效果无显著差异;性诱剂和黑光灯两种方法诱捕的虫量与田间越冬的幼虫基数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两种诱捕方法的诱捕虫量与气温密切相关,对于越冬代,诱捕的虫量与温度呈负相关,而其余各代的诱捕虫量则与温度成正相关。
【文章来源】:农药学学报. 2020,22(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9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甘蔗条螟和白螟性诱与灯诱效果的比较研究[J]. 李超峰,林明江,曾鑫年. 环境昆虫学报. 2018(05)
[2]武汉地区二化螟水稻种群和茭白种群越冬代发生时间的比较研究[J]. 陈荣,高俏,王小平. 生物灾害科学. 2018(02)
[3]温度对二化螟性信息素通讯的影响[J]. 余棋,闫祺,董双林. 应用生态学报. 2017(11)
[4]晚稻收割方式和稻茬处理对二化螟越冬的影响[J]. 吴生伟,彭兆普,蒋桂芳,秦桂泉,何春燕. 湖南农业科学. 2014(04)
[5]性诱剂与黑光灯在大田诱杀杂谷螟虫试验与应用[J]. 王瑞,曹天文,郝丽萍,王莉,王菊平. 山西农业科学. 2008(06)
[6]不同配方信息素诱芯对二化螟的诱捕效果比较研究[J]. 李为争,王红托,游秀峰,宣维健,盛承发. 昆虫学报. 2006(04)
[7]二化螟与作物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因素[J]. 薛进,戈峰,黎家文,苏建伟. 昆虫知识. 2005(03)
[8]昆虫趋光性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J]. 靖湘峰,雷朝亮. 昆虫知识. 2004(03)
[9]二化螟种群动态及管理研究进展[J]. 辛文,张志涛. 昆虫知识. 2001(04)
博士论文
[1]上海地区水稻螟虫灾变规律的研究[D]. 罗举.南京农业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水稻二化螟发生程度预测及5种单波长杀虫灯对几种农业害虫的诱集效果[D]. 钟莉.四川农业大学 2016
[2]晚稻田二化螟越冬幼虫抗寒力和滞育强度的种群内变异研究[D]. 徐淑.华中农业大学 2010
[3]水稻二化螟灾变风险分析多水平模型研究[D]. 唐洁.浙江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66475
【文章来源】:农药学学报. 2020,22(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9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甘蔗条螟和白螟性诱与灯诱效果的比较研究[J]. 李超峰,林明江,曾鑫年. 环境昆虫学报. 2018(05)
[2]武汉地区二化螟水稻种群和茭白种群越冬代发生时间的比较研究[J]. 陈荣,高俏,王小平. 生物灾害科学. 2018(02)
[3]温度对二化螟性信息素通讯的影响[J]. 余棋,闫祺,董双林. 应用生态学报. 2017(11)
[4]晚稻收割方式和稻茬处理对二化螟越冬的影响[J]. 吴生伟,彭兆普,蒋桂芳,秦桂泉,何春燕. 湖南农业科学. 2014(04)
[5]性诱剂与黑光灯在大田诱杀杂谷螟虫试验与应用[J]. 王瑞,曹天文,郝丽萍,王莉,王菊平. 山西农业科学. 2008(06)
[6]不同配方信息素诱芯对二化螟的诱捕效果比较研究[J]. 李为争,王红托,游秀峰,宣维健,盛承发. 昆虫学报. 2006(04)
[7]二化螟与作物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因素[J]. 薛进,戈峰,黎家文,苏建伟. 昆虫知识. 2005(03)
[8]昆虫趋光性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J]. 靖湘峰,雷朝亮. 昆虫知识. 2004(03)
[9]二化螟种群动态及管理研究进展[J]. 辛文,张志涛. 昆虫知识. 2001(04)
博士论文
[1]上海地区水稻螟虫灾变规律的研究[D]. 罗举.南京农业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水稻二化螟发生程度预测及5种单波长杀虫灯对几种农业害虫的诱集效果[D]. 钟莉.四川农业大学 2016
[2]晚稻田二化螟越冬幼虫抗寒力和滞育强度的种群内变异研究[D]. 徐淑.华中农业大学 2010
[3]水稻二化螟灾变风险分析多水平模型研究[D]. 唐洁.浙江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664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46647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