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长安山森林公园群落生物多样性和叶凋落物分解动态分析

发布时间:2020-05-31 11:53
【摘要】:在日益严峻的城市生态环境中,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生态、环境、经济效益等,因此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与健康状况及发展趋势日益引人关注。本文通过对福州市仓山区长安山森林公园群落结构、植物多样性、凋落物层及林地表层土壤的养分状况与酶活性特征、凋落物分解年动态及其分解过程中酶活性变化进行分析,以期为揭示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科学合理的管理和利用城市森林、充分发挥其三大效益而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长安山森林植物区系主要是泛热带,符合所属亚热带气候区,群落结构上,年轻个体占较大的比例,植物多样性调查结果为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最高,长安森林群落整体上处于增长型,能持续健康发展。2)现存的凋落物层中,在监测的一年时间内,有机C含量在夏季略有上升,全N含量则是在夏季略有下降,新鲜凋落物的全P含量整体上较半分解凋落物高。凋落物层酶活性中,酸性磷酸酶(AP)活性主要在1000nmol·h-1·g-1以内,β-葡萄糖苷酶(βG)、纤维素水解酶(CBH)活性在半分解凋落物中也表现为较高水平,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则是在新鲜凋落物中较高,过氧化酶(Perox)活性在2种凋落物中均低于50 nmol·h-1·g-1,变化趋势也较为一致,酚氧化酶(PhOx)活性也主要低于4nmol·h-1·g-1。胞外酶活性与养分类型和含量相关,土壤酶活性整体上高于新鲜和半分解凋落物。3)利用网袋法,监测到长安山森林公园内台湾相思、樟和马尾松叶凋落物的分解的半衰期基本为1a、分解过程中的有机C、全N、全P随分解时间释放,全K释放量则在124d后趋于稳定,与同类型的群落相近;酶活性研究表明:3种凋落物分解过程中酶活性有所差异,土壤酶活性较凋落物酶活性大。尽管长安山森林公园结果森林的养分循环水平与同类型的群落相近,保持公园现有的管理水平有利于其群落发展,但结合本公园的面积小、林分结构较单一、土壤养分含量较低且受人为干扰较多等问题,该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仍应持续关注,并适时进行养分补给。
【图文】:

森林公园,长安,样地,实测值


W邋A邋Height邋(m)逦mDBHd^ion)逡逑图3-1长安山森林公园样地乔木层群落结构逡逑Fig.邋3-1邋Distribution邋of邋individuals邋with邋different邋height邋and邋DBH-class邋classes邋in邋Changan邋Mountain邋Forest邋Park邋park逡逑3.2.3长安山森林公园种-面积格局分析逡逑种-面积分析结果表明长安山森林公园内物种随调查面积的增加呈对数函数增逡逑长(图3-2),增速随面积的增加逐渐减小。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表明,物种数在逡逑一定的取样面积内急速增加,随着取样面积的增加,物种数的增速减缓,当取样面逡逑积到一定的水平时,物种数增速趋于0,武夷山样地面积大于8邋000邋m2时物种增速逡逑趋于0邋(丁晖等,2015),在鼎湖山的研宄则表明面积在20邋hm2时,物种数增加才逡逑趋于平稳(叶万辉等,2008)。本次调查面积内物种数趋近长安山森林公园真实物种逡逑数

森林公园,叶凋落物,长安,养分


逦12逡逑时间/月逡逑图4-2取样时长安山森林公园林地土壤表层温度逡逑Fig.4-2邋Soil邋surface邋temperature邋of邋forest邋land邋in邋Changan邋mountain邋Forest邋Park邋when邋collecting邋samples逡逑每次采样时间均为下午3点,记录实时气温,并与地表温度,,地下5邋cm、地下逡逑-24-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718.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佐芯;赵静;孙筱璐;尤业明;;氮添加和凋落物处理对油松-辽东栎混交林土壤氮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8年01期

2 张宏珲;薛银婷;林永慧;何兴兵;;酸解对香樟凋落物分解过程的短期影响[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6期

3 戚德才;;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J];河南农业;2016年11期

4 陈瑶;邵英男;李云红;;浅析森林凋落物分解影响因素[J];花卉;2017年08期

5 刘延坤;;氮沉降对于森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机理研究[J];花卉;2017年16期

6 马承恩;孔德良;陈正侠;郭俊飞;;根系在凋落物层中的生长及其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12年11期

7 李秀云;李润祥;;影响森林凋落物分解的因素[J];农民致富之友;2012年20期

8 曲浩;赵学勇;赵哈林;王少昆;;陆地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研究进展[J];草业科学;2010年08期

9 王相娥;薛立;谢腾芳;;凋落物分解研究综述[J];土壤通报;2009年06期

10 徐国良;莫江明;周国逸;薛花;;氮沉降下鼎湖山森林凋落物分解及与土壤动物的关系[J];生态环境;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王锐萍;刘强;林开豪;薛宁;文艳;;尖峰岭凋落物分解过程微生物动态变化[A];廿一世纪微生物学发展前沿与应用新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2 于淑玲;;腐生真菌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凋落物分解作用的研究[A];首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孙书存;安树青;刘茂松;高贤明;;物种多样性与植物凋落物分解的相互关系:研究概述[A];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四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周海超;;秋茄叶片凋落物分解过称单宁的转化及其对N循环的影响[A];中国第五届红树林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梁晓兰;王进闯;王彦杰;李伟;张林;潘开文;;花椒的化感作用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A];中国第六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6 崔君至;陈尊贤;;南仁山区土壤性质在不同地形位置之分布[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综述篇)[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瑞恒;抚育间伐对针叶人工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2 陆晓辉;马尾松凋落物特性及松针分解过程与调控研究[D];贵州大学;2017年

3 陈晓;间伐对油松人工林下真菌植被及凋落物分解的影响[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4 王娟;宝天曼森林凋落物分解与土壤呼吸特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5 葛晓改;三峡库区马尾松林凋落物分解及对土壤碳库动态的影响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年

6 陈栎霖;台湾桤木—黑麦草复合模式凋落物分解对模拟氮沉降的初期响应[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7 李艳红;巨桉—台湾桤木混合凋落物分解特征及其土壤动物群落动态[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8 王邵军;武夷山不同海拔土壤动物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9 王振海;长白山针叶林凋落物分解及土壤动物在凋落物分解和元素释放中的作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10 崔鸿侠;神农架巴山冷杉林土壤有机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锦铌;长安山森林公园群落生物多样性和叶凋落物分解动态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7年

2 魏子上;黄顶菊凋落物的分解特性及其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D];沈阳农业大学;2017年

3 阿尔达克·阿庆;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凋落物产量与气象因子及种群变化间的关联[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4 王珍;酸雨区不同配比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7年

5 马瑞;尕海退化沼泽草甸湿地凋落物分解特征与土壤酶活性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7年

6 杜宁宁;叶凋落物分解及养分释放对降水和氮素添加的响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7 刘雨桐;季节性雪被斑块对天山雪岭云杉凋落物分解的影响[D];新疆大学;2017年

8 柴延超;潮间带习见凋落物分解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D];山东大学;2017年

9 张丽莉;青藏高原高寒草甸15种常见植物凋落物分解研究[D];兰州大学;2017年

10 王玉红;黄土高原主要植物叶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碳流通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6年



本文编号:26898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26898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a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