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近自然林改造对宁波地区中幼林碳储量分布格局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6-21 21:28
【摘要】: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储库,森林在减缓气候变暖和维持全球碳平衡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许多实验研究已证实,合理的森林经营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森林碳汇能力和潜力。近自然森林经营是起源于德国的一种多目标森林经营模式,强调按照森林自身发展的规律来从事林业活动。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引进近自然林理论以来,众多学者对近自然森林经营的理论及其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然而,对于近自然林改造对森林碳储量动态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尚缺乏统一认识。本研究以天童国家站在宁波设立的育王和亭下森林近自然经营示范样地为研究对象,对近自然林改造后森林的乔木层、地表凋落物层和土壤层碳储量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的定位观测,并通过采集土壤和细根样品,测定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和细根现存量,分析了近自然林改造对森林生态系统各组分碳储量动态和细根周转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森林近自然化改造初期,各样地表层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季节动态差异显著;与对照样地相比,近自然林改造样地各土层的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没有显著变化。(2)近自然林改造后,育王和亭下样地乔木层碳储量分别增加了27.0%和37.80%,其增长速率较对照样地有显著提高;地表凋落物层的碳储量及其变化对近自然林改造没有显著的响应;不同森林类型的近自然林改造样地土壤总碳储量的增长速度较对照样地低,但并未达到显著性水平。(3)近自然林改造对乔木层各器官碳储量的分配和生态系统各组分碳储量的分配均有一定的影响,具体表现为近自然林改造提高了植被树枝、树叶和根系碳储量的分配比例,而使树干碳储量所占比例有所降低。改造后,育王样地乔木层的碳储量所占比例提高,而亭下样地的乔木层碳储量分配较对照样地低。(4)细根现存量在近自然林改造后呈下降的趋势,但是改造和对照样地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近自然林改造显著提高了育王样地表层土壤的细根生产量和周转率,而对亭下样地的影响不显著。综上所述,森林近自然化改造能显著提高森林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和碳储量的增长速度以及表土层细根的生产量和周转率,但对土壤活性有机碳以及地表凋落物层和土壤层碳储量的影响不显著。本研究结果能为亚热带森林生态恢复和可持续发展及近自然林改造对森林碳汇功能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718.5
【图文】:

技术路线图,碳储量,示范林,细根现存量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如下:观测内容生态系统碳储量:乔木层碳储量、枯枝落叶层碳储量、土壤碳储量土壤活性有机碳库: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细根现存量、生产量和周转率研究平台浙江宁波中德合作近自然示范林研究方法野外调查与取样 室内理化分析

天童,林场,样地,下水库


图 2-1 天童林场育王示范样地航拍图Fig.2-1 Aerial photograph of the demonstration site of Yuwang state forest farm图 2-2 亭下水库林场示范样地航拍图Fig.2-2 Aerial photograph of the demonstration site of Tingxia state forest farm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慧;;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英国森林幼儿园一日活动[J];当代学前教育;2011年02期

2 祝宁;;城市森林的近自然林经营技术方案[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3 苑国城;苑洪涛;王秀枝;;探讨:残次林模拟自然林改造[J];中国林业;2006年03期

4 张硕新,雷瑞德,陈存根,刘建军;“近自然林”──一种有发展前景的“人工天然林”[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6年S1期

5 ;日本的长伐期接近自然林施业[J];世界林业研究;1997年04期

6 蔡壬侯;;普陀山植被漫笔[J];植物杂志;1987年01期

7 汪双武;;黟县发现金钱松自然林[J];植物杂志;1987年04期

8 宝金山;丰洁;高丽华;韩扎拉干白拉;马天琦;;科尔沁沙地近自然林建设模式探讨[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6期

9 李奇;王海林;韩再超;李友安;;采育林与近自然林经营理论的比较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4年04期

10 张德顺;李秀芬;Norbert Weber;;“近自然林”——一种理念的起源与传播[J];山东林业科技;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周传艳;陈训;;贵阳市第二环城林带与近自然林[A];2008年中国植物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牛纯;刘毅;刘欣;;近自然林理论及其在长白山林区的应用[A];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吉林经济发展——启明杯·吉林省第四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3 牛纯;刘毅;刘欣;毕海东;孙悦;董军;左江;;近自然林理论及其在长白山林区的应用[A];首届吉林省林业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4 薛明;张昊;豆威;王进军;;不同生境紫茎泽兰种子形态和萌发特征差异研究[A];公共植保与绿色防控[C];2010年

5 刘世荣;唐守正;;我国天然林保护与可持续经营[A];生态安全与生态建设——中国科协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吾玛尔·阿布力孜;阿布都肉苏力·吐孙;木开热木·阿吉木;吴松林;;准噶尔盆地东南缘绿洲-荒漠交错带土壤囄类群落多样性特征的初步研究[A];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苑国城 苑洪涛 王秀枝;关于残次林模拟自然林改造的探讨[N];通辽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王海燕;造近自然林,让市民享受原生态森林之美[N];北京日报;2012年

3 通讯员张志强 记者杨金文;丰宁撩开“近自然林”神秘面纱[N];河北经济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巩峥 通讯员 温来升 柴亚军;怀柔育万余亩近自然林[N];北京日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丁洪美;让森林走向“近自然”[N];中国绿色时报;2005年

6 记者王聪;架设“绿桥”让兰州城市园林与自然林握手[N];民主协商报;2009年

7 驻站记者 沙柳;沃野处处唱新歌[N];锡林郭勒日报;2009年

8 曹涤环 刘静;体现特色 更好顺应绿色休闲潮流[N];中国绿色时报;2016年

9 徐礼根;高速公路生物廊道设计探讨[N];中国花卉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杨蕾 实习记者 李伟;共建生态美好家园[N];潮州日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旭;近自然林改造对宁波地区中幼林碳储量分布格局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2 王泽英;上海城市近自然森林群落恢复与种群更新动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3 余欣繁;深圳坝光区域自然林及人工林植物多样性与植物资源特点研究[D];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8年

4 徐伟;重庆市核心区半自然林群落组成与植被更新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5 李阿瑾;黄浦江上游近自然林与纯林涵养水源能力比较[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6 张丹丹;近自然林业的经营效益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7 孜比尔妮莎·吾布力;乌鲁木齐南部土壤甲螨群落特征的初步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8 陶可;安徽黄山区佳源林场不同经营模式收益比较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3年

9 席永波;重庆市主城区道路林带的群落学特征分析[D];西南大学;2007年

10 贺靖;重庆主城区和贵阳市山脉型绿道组成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246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27246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c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