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红松遗传变异研究与高固碳种源选择

发布时间:2021-03-22 23:03
  本文以帽儿山和露水河两个试验点的27年生的红松种源试验林及帽儿山试验点采集的红松球果为研究对象,主要从种源水平上研究了红松的生长、材性、生物量、含碳量及种实性状的遗传变异、差异显著性、地理变异规律及相关关系等,并选出高固碳红松种源。主要结论如下:1)露水河试验点红松种源的生长、生物量及含碳量性状变异丰富,变异系数的均值依次为24.05%、62.50%及48.30%;大部分生长、材性、生物量及含碳量性状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干、根及冠的含碳量依次占单株的61.2%、 17.9%及20.9%;生物量主要受海拔与年降水量的影响;含碳量主要受纬度与海拔的影响;含碳量与材积、生物量、综纤维素及基本密度正相关极显著;露水河、临江及大海林种源选为露水河试验点的高固碳红松种源。2)帽儿山试验点红松种源的生长、材性、生物量及含碳量性状变异丰富,变异系数的均值依次为15.88%、16.34%、51.50%及35.53%。大部分生长、材性、生物量及含碳量性状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干、根及冠的含碳量依次占单株的55.6%、16.9%及27.6%;生物量及含碳量主要受纬度及温度的影响,含碳率主要受日照时数的影响;含碳量... 

【文章来源】: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红松种源研究现状
        1.2.2 红松碳汇的研究现状
        1.2.3 红松种实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露水河试验点红松种源遗传变异及高固碳种源选择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地区自然条件
        2.1.2 试验林概况
        2.1.3 取样方法
        2.1.4 指标测定方法
        2.1.5 数据分析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红松种源间的变异分析
        2.2.2 松种源的方差分析
        2.2.3 松含碳量分布的研究
        2.2.4 松种源的地理及气候变异规律
        2.2.5 红松种源主要性状相关分析
        2.2.6 红松高固碳种源选择
    2.3 本章小结
3 帽儿山试验点红松种源遗传变异及高固碳种源选择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帽儿山试验点自然条件
        3.1.2 试验林概况
        3.1.3 取样方法
        3.1.4 指标测定方法
        3.1.5 数据分析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红松种源间的变异规律
        3.2.2 红松种源的方差分析
        3.2.3 红松含碳量分布的研究
        3.2.4 红松种源的地理及气候变异规律
        3.2.5 红松种源主要性状的相关分析
        3.2.6 红松高固碳种源选择
    3.3 本章小结
4 红松种实性状变异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地区的自然条件
        4.1.2 试验林概况
        4.1.3 试验材料的采集
        4.1.4 指标测定方法
        4.1.5 数据分析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红松种实性状变异分析
        4.2.2 红松种实性状的方差分析
        4.2.3 红松种实性状的地理及气候变异规律
        4.2.4 红松种实性状的相关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讨论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0946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0946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b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