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森林可持续经营水平及其评价 ——基于农户视角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1-04-30 22:54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把环境与发展上升到统一的高度。标志着一种新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开始。森林问题一直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森林可持续经营已成为全球广泛认同的林业发展方向。如何来监测和评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进展以及如何来评判森林经营的可持续性?作为对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技术支撑,标准与指标受到了世界的普遍关注,很多研究者侧重于对区域水平和国家水平标准与指标论述。区域水平和国家水平的标准与指标还不能用于实地的评价,因此,福建省基于农户视角的森林可持续经营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阅读相关文献基础上,了解国内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相关研究背景和具体的研究方法。通过选取福建省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主体农户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访谈调查法、问卷法和实地调查法对福建省武夷山市、建瓯市、政和县、屏南县、尤溪县、永安市、漳平市、永定区、仙游县、长泰县十个区域的500户农户进行实地调研,结合福建省森林资源现状及调研材料,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综合指数法等评价方法,以现行的森林可持续经营评价体系为基础,结合福建省的地域性特征,构建福建省基于农户视角的森林可持续经营评价...
【文章来源】: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2 研究区概况
3 森林经营主体一农户特征的理论基础
3.1 农户的基本职能
3.2 农户行为
3.2.1 农户行为的形成机制
3.2.2 影响农户行为的因素
3.3 市场经济下农户的主要特征
3.4 农户特征对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影响
4 森林可持续经营评价指标体系相关知识介绍
4.1 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的国际进程
4.2 国际进程的标准与指标在执行中面临的困难
4.3 标准与指标的地方化
4.4 森林经营单位级的标准与指标体系
4.5 CIFOR对森林经营单位标准与指标的研究
4.6 标准与指标及森林经营可持续性测度
4.7 制定标准与指标
5 森林可持续经营评价
5.1 可持续经营评价指标的建立
5.1.1 指标选择的原则
5.1.2 指标体系的构建和筛选方法
5.2 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
5.2.1 经济可持续性指数B1
5.2.2 生态可持续性指数B2
5.2.3 社会可持续性指数B3
5.3 各评价指标的确定和测算方法
5.3.1 经济可持续性指数B1
5.3.2 生态可持续性指数B2
5.4 指标权重的确定
5.5 综合评价结果与分析
5.5.1 评价指标评分标准确定
5.5.2 基于农户视角的森林可持续经营现状评分
5.5.3 基于农户视角的森林可持续经营综合评价
6 福建省基于农户视角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措施
6.1 加强林业经济文化建设
6.1.1 加快林业改革
6.1.2 加快林业资源培育
6.2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6.2.1 优化林分结构
6.2.2 以近自然理论营造森林
6.2.3 积极开展林地保护利用
6.3 加强林业社会文化建设
6.3.1 科技兴林
6.3.2 全社会办林业
7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问题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福建省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模式初探[J]. 郑志向. 华东森林经理. 2015(03)
[2]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和指标体系研究[J]. 黄雪菊,白彦锋,姜春前,陆文明. 林业经济. 2015(06)
[3]福建将乐林场杉木人工林多功能评价初探[J]. 罗梅,郑小贤,杜燕,刘波云.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3)
[4]平潭沙质海岸木麻黄低效林的更新提升改造技术综述[J]. 吴逸波. 安徽农学通报. 2013(07)
[5]基于多准则决策分析法的苏北森林可持续经营[J]. 王延飞,温小荣,佘光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2(06)
[6]北京市八达岭林场森林健康评价研究[J]. 高志亮,余新晓,陈国亮,岳永杰,樊登星,曹波. 林业资源管理. 2008(04)
[7]以森林经营方案为平台和纽带 建立森林资源管理新模式的探讨[J]. 何美成. 林业资源管理. 2006(06)
[8]南非、埃及林业考察与借鉴[J]. 程鹏,张广寿,黄荣来,邱辉,夏传丁,张林,江壮. 安徽林业. 2006(06)
[9]近自然林业理论评价[J]. 许新桥. 林业经济. 2006(02)
[10]中国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实证研究[J]. 郭淡泊.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05(05)
博士论文
[1]临安示范林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指标与可持续性分析[D]. 姜春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3
硕士论文
[1]江西林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谢明华.江西农业大学 2011
[2]林分级森林健康评价研究[D]. 王忠春.北京林业大学 2010
[3]森林认证对我国木质林产品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 陈美丽.南京林业大学 2009
[4]我国农村工业化进程中的农户投资行为研究[D]. 刘贵川.贵州大学 2009
[5]大田县森林可持续经营研究[D]. 张兆枝.福建农林大学 2007
[6]经营单位水平森林可持续经营能力评价系统的研建[D]. 赵艳萍.福建农林大学 2006
[7]福建中亚热带经营单位水平森林可持续经营评价研究[D]. 郭建宏.福建农林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169639
【文章来源】: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2 研究区概况
3 森林经营主体一农户特征的理论基础
3.1 农户的基本职能
3.2 农户行为
3.2.1 农户行为的形成机制
3.2.2 影响农户行为的因素
3.3 市场经济下农户的主要特征
3.4 农户特征对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影响
4 森林可持续经营评价指标体系相关知识介绍
4.1 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的国际进程
4.2 国际进程的标准与指标在执行中面临的困难
4.3 标准与指标的地方化
4.4 森林经营单位级的标准与指标体系
4.5 CIFOR对森林经营单位标准与指标的研究
4.6 标准与指标及森林经营可持续性测度
4.7 制定标准与指标
5 森林可持续经营评价
5.1 可持续经营评价指标的建立
5.1.1 指标选择的原则
5.1.2 指标体系的构建和筛选方法
5.2 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
5.2.1 经济可持续性指数B1
5.2.2 生态可持续性指数B2
5.2.3 社会可持续性指数B3
5.3 各评价指标的确定和测算方法
5.3.1 经济可持续性指数B1
5.3.2 生态可持续性指数B2
5.4 指标权重的确定
5.5 综合评价结果与分析
5.5.1 评价指标评分标准确定
5.5.2 基于农户视角的森林可持续经营现状评分
5.5.3 基于农户视角的森林可持续经营综合评价
6 福建省基于农户视角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措施
6.1 加强林业经济文化建设
6.1.1 加快林业改革
6.1.2 加快林业资源培育
6.2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6.2.1 优化林分结构
6.2.2 以近自然理论营造森林
6.2.3 积极开展林地保护利用
6.3 加强林业社会文化建设
6.3.1 科技兴林
6.3.2 全社会办林业
7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问题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福建省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模式初探[J]. 郑志向. 华东森林经理. 2015(03)
[2]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和指标体系研究[J]. 黄雪菊,白彦锋,姜春前,陆文明. 林业经济. 2015(06)
[3]福建将乐林场杉木人工林多功能评价初探[J]. 罗梅,郑小贤,杜燕,刘波云.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3)
[4]平潭沙质海岸木麻黄低效林的更新提升改造技术综述[J]. 吴逸波. 安徽农学通报. 2013(07)
[5]基于多准则决策分析法的苏北森林可持续经营[J]. 王延飞,温小荣,佘光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2(06)
[6]北京市八达岭林场森林健康评价研究[J]. 高志亮,余新晓,陈国亮,岳永杰,樊登星,曹波. 林业资源管理. 2008(04)
[7]以森林经营方案为平台和纽带 建立森林资源管理新模式的探讨[J]. 何美成. 林业资源管理. 2006(06)
[8]南非、埃及林业考察与借鉴[J]. 程鹏,张广寿,黄荣来,邱辉,夏传丁,张林,江壮. 安徽林业. 2006(06)
[9]近自然林业理论评价[J]. 许新桥. 林业经济. 2006(02)
[10]中国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实证研究[J]. 郭淡泊.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05(05)
博士论文
[1]临安示范林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指标与可持续性分析[D]. 姜春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3
硕士论文
[1]江西林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谢明华.江西农业大学 2011
[2]林分级森林健康评价研究[D]. 王忠春.北京林业大学 2010
[3]森林认证对我国木质林产品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 陈美丽.南京林业大学 2009
[4]我国农村工业化进程中的农户投资行为研究[D]. 刘贵川.贵州大学 2009
[5]大田县森林可持续经营研究[D]. 张兆枝.福建农林大学 2007
[6]经营单位水平森林可持续经营能力评价系统的研建[D]. 赵艳萍.福建农林大学 2006
[7]福建中亚热带经营单位水平森林可持续经营评价研究[D]. 郭建宏.福建农林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1696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169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