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吊云杉林分密度对林下物种多样性及其自然更新能力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7-10 17:04
研究林分密度对伴生植物及林下植被物种组成和多样性,以及自然更新能力,是研究森林结构与功能关系、群落稳定性的基础,也是遗传保育、天然林的经营管理技术的基础。采用标准地调查法,记录麦吊云杉不同林分密度标准地的每个小样方内出现的所有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种类和数量,计算各多样性指数并进行分析;同时,调查记录不同密度林分下自然更新幼苗数量。结果表明,研究区麦吊云杉天然林林下植被物种组成较为贫乏,有伴生乔木9种,林下灌木和草本17种。从不同角度分析乔木、灌木与草本物种丰富度对林分密度变化的敏感程度得到基本一致的结果。从物种丰富度变化幅度上看,乔木、灌木和草本对林分密度的变化均较为敏感。林下植被多样性对林分密度持续增大的响应变现为非单一变化趋势,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林分植被多样性指数大致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呈双峰响应模式。研究区麦吊云杉天然林在400~499株·hm-2密度范围内保持较高的林下物种多样性水平。麦吊云杉天然林自然更新能力较差,仅4个密度林分中发现有自然更新幼苗。因此,在麦吊云杉保育过程中,应合理调整林分密度以促进麦吊云杉天然林自然更新。
【文章来源】:四川林业科技. 2020,41(05)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不同林分密度下植物科、属、种数量
从表3可以看出,Simpson指数和Shannon-Weiner指数的表征作用相近,以Shannon-Weiner指数的区分度更好。林分密度对伴生植物和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有显著影响,在0~499株·hm-2范围内,林分植被多样性随林分密度增大而增加,在500~1 400株·hm-2范围内,植被物种多样性指数虽林分密度增大而明显下降,与物种丰富度指数的变化趋势一致,呈双峰模式。林下植被Pielou均匀度指数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大致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可见,林分密度对植被个体空间分布格局有一定影响。2.4 林分密度对自然更新能力的影响
由图3可知,仅200~299株·hm-2、600~699株·hm-2、1 200株·hm-2和1 400株·hm-2林分密度下观测到更新幼苗(见图3)。其中,1 400株·hm-2密度林分下更新幼苗数量最多,为50株幼苗。调查中发现1 400株·hm-2林分样方中存在大的林窗,该林窗下灌木和草本较少,且盖度较低,麦吊云杉更新幼苗全部集中在林窗下;而其他如600~699株·hm-2、100~199株·hm-2等更新幼苗极少或无更新幼苗的林分林窗较少,林下灌木和草本丰富,且盖度较大。这可能是造成1 400株·hm-2林分密度较大,但更新幼苗较多这种极端差异的原因。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坡位和密度对桉树林生产力和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J]. 刘雅静,张书源,李静,张茜莹,邱权.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9(04)
[2]林分密度对杉木人工林下物种多样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J]. 张勇强,李智超,厚凌宇,宋立国,杨洪国,孙启武. 土壤学报. 2020(01)
[3]华北落叶松天然林密度对林下植被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研究[J]. 丁继伟,张芸香,郭跃东,杨三红,任达,贺志龙,郭晋平.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8(04)
[4]不同密度柚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及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J]. 周树平,梁坤南,杜健,李碧均,周再知,黄桂华. 植物研究. 2017(02)
[5]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天然更新影响因子[J]. 张树梓,李梅,张树彬,张志东,黄选瑞. 生态学报. 2015(16)
[6]子午岭人工油松林群落更新特征及影响因子[J]. 张希彪,上官周平,王金成,毛宁. 山地学报. 2014(05)
[7]高寒区青海云杉人工林密度与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关系[J]. 邹扬,贺康宁,赵畅,周建,赵丹丹,安国才. 西北植物学报. 2013(12)
[8]林分密度对人工油松林下植物的影响[J]. 侯磊,张硕新,陈云明,曹扬,王娟.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3(03)
[9]小陇山林区不同密度油松人工林林下物种多样性研究[J]. 吕婧娴,王得祥,张宋智,何志美,保积存,黄青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11)
[10]小陇山辽东栎次生林的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J]. 袁士云,张宋智,刘文桢,马建伟. 林业科学. 2010(05)
本文编号:3276323
【文章来源】:四川林业科技. 2020,41(05)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不同林分密度下植物科、属、种数量
从表3可以看出,Simpson指数和Shannon-Weiner指数的表征作用相近,以Shannon-Weiner指数的区分度更好。林分密度对伴生植物和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有显著影响,在0~499株·hm-2范围内,林分植被多样性随林分密度增大而增加,在500~1 400株·hm-2范围内,植被物种多样性指数虽林分密度增大而明显下降,与物种丰富度指数的变化趋势一致,呈双峰模式。林下植被Pielou均匀度指数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大致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可见,林分密度对植被个体空间分布格局有一定影响。2.4 林分密度对自然更新能力的影响
由图3可知,仅200~299株·hm-2、600~699株·hm-2、1 200株·hm-2和1 400株·hm-2林分密度下观测到更新幼苗(见图3)。其中,1 400株·hm-2密度林分下更新幼苗数量最多,为50株幼苗。调查中发现1 400株·hm-2林分样方中存在大的林窗,该林窗下灌木和草本较少,且盖度较低,麦吊云杉更新幼苗全部集中在林窗下;而其他如600~699株·hm-2、100~199株·hm-2等更新幼苗极少或无更新幼苗的林分林窗较少,林下灌木和草本丰富,且盖度较大。这可能是造成1 400株·hm-2林分密度较大,但更新幼苗较多这种极端差异的原因。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坡位和密度对桉树林生产力和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J]. 刘雅静,张书源,李静,张茜莹,邱权.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9(04)
[2]林分密度对杉木人工林下物种多样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J]. 张勇强,李智超,厚凌宇,宋立国,杨洪国,孙启武. 土壤学报. 2020(01)
[3]华北落叶松天然林密度对林下植被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研究[J]. 丁继伟,张芸香,郭跃东,杨三红,任达,贺志龙,郭晋平.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8(04)
[4]不同密度柚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及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J]. 周树平,梁坤南,杜健,李碧均,周再知,黄桂华. 植物研究. 2017(02)
[5]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天然更新影响因子[J]. 张树梓,李梅,张树彬,张志东,黄选瑞. 生态学报. 2015(16)
[6]子午岭人工油松林群落更新特征及影响因子[J]. 张希彪,上官周平,王金成,毛宁. 山地学报. 2014(05)
[7]高寒区青海云杉人工林密度与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关系[J]. 邹扬,贺康宁,赵畅,周建,赵丹丹,安国才. 西北植物学报. 2013(12)
[8]林分密度对人工油松林下植物的影响[J]. 侯磊,张硕新,陈云明,曹扬,王娟.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3(03)
[9]小陇山林区不同密度油松人工林林下物种多样性研究[J]. 吕婧娴,王得祥,张宋智,何志美,保积存,黄青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11)
[10]小陇山辽东栎次生林的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J]. 袁士云,张宋智,刘文桢,马建伟. 林业科学. 2010(05)
本文编号:32763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276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