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基于不同可加性方法的黑龙江省红松人工林林分生物量模型

发布时间:2021-10-14 20:57
  大尺度估算森林生物量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构建林分水平的生物量模型是一种估算森林乔木层生物量的方法。本研究基于聚合法1、聚合法2、平差法、分解法构建红松人工林林分生物量模型,并对比分析4种可加性方法的预测精度,为黑龙江省红松人工林的生物量预测提供科学依据。各模型均使用权函数来消除各模型的异方差,并以留一交叉验证法(LOOCV)作为各模型的检验方法。结果表明:平差法的整体预测能力略优于聚合法1、聚合法2和分解法,预测精度排序为平差法>聚合法1>聚合法2>分解法;分别对比不同林分断面积的预测能力时,4种可加性方法的预测精度不一致。当红松人工林的林分断面积分布于0~10或50~60 m2·hm-2区间时,建议采用分解法的参数估计值,而林分断面积分布于其他区间时,建议采用平差法的参数估计值。 

【文章来源】:应用生态学报. 2020,31(10)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基于不同可加性方法的黑龙江省红松人工林林分生物量模型


基于4种可加性方法的红松人工林林分总生物量模型在不同林分断面积区间的预测能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Developing individual tree-based models for estimating aboveground biomass of five key coniferous species in China[J]. Weisheng Zeng,Liyong Fu,Ming Xu,Xuejun Wang,Zhenxiong Chen,Shunbin Yao.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2018(05)
[2]大兴安岭东部主要林分类型乔木层生物量估算模型[J]. 董利虎,李凤日.  应用生态学报. 2018(09)
[3]三种林分生物量估算方法的比较[J]. 董利虎,李凤日.  应用生态学报. 2016(12)
[4]不同林分起源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构建[J]. 符利勇,雷渊才,孙伟,唐守正,曾伟生.  生态学报. 2014(06)
[5]立木生物量方程的优度评价和精度分析[J]. 曾伟生,唐守正.  林业科学. 2011(11)
[6]非线性模型对数回归的偏差校正及与加权回归的对比分析[J]. 曾伟生,唐守正.  林业科学研究. 2011(02)
[7]长白山林区森林生物量变化定量驱动分析[J]. 杨金明,范文义,李明泽,田利军,毛学刚,于颖.  应用生态学报. 2011(01)
[8]杉木人工林生物量估算模型的选择[J]. 李燕,张建国,段爱国,相聪伟.  应用生态学报. 2010(12)
[9]森林生物量的估算方法及其研究进展[J]. 罗云建,张小全,王效科,朱建华,侯振宏,张治军.  林业科学. 2009(08)
[10]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的建立及其估计方法研究[J]. 唐守正,张会儒,胥辉.  林业科学. 2000(S1)



本文编号:34368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4368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c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