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气候条件下桫椤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分布
发布时间:2022-01-12 02:00
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对研究物种形成和植物地理区系、重建侏罗纪古生态环境、研究地质变迁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依据现有189个桫椤分布样点和21个环境数据,应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预测末次间冰期、末次冰盛期、中全新世、现今以及未来(2070年)气候条件下桫椤潜在适生区影响因素、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桫椤潜在适生概率(P)高于0.5的环境条件为:昼夜温差月均值低于7.6℃、最冷月最低温为3—10℃、年温变化在21.5—27.5℃范围,年降水量1200—2100 mm、最干月降水量16—46 mm、降雨量变化方差在57—76区间,海拔160—800 m,坡度12—28°之间;末次间冰期至末次冰盛期,桫椤潜在适生区主要受最冷月最低温(高于-3℃)和最干月降水量(高于10 mm)影响,中全新世至2070年,还同时受降雨量变化方差(大于50)影响; 2)桫椤潜在适生区主要位于中国约32°20’N以南的热带亚热带山地,末次间冰期至末次冰盛期,桫椤潜在适生区中心由广东中部向西北方向移动至广西北部且距离最远,末次冰盛期至2070年则由广西...
【文章来源】:生态学报. 2020,40(17)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中国桫椤现今植株和第四纪孢粉分布图
训练集、验证集AUC值均高于0.954,表明模型预测水平优秀。从各变量对桫椤潜在适生区贡献的大小来看(图2):年温变化范围、昼夜温差月均值、最冷月最低温的训练增益值约为1.6;年降水量、最干月降水量训练增益值介于1.3—1.4;降水量变化方差、坡度、海拔等因素训练增益值较小。各因素对桫椤潜在适生区预测贡献率表明(表2),最干月降水量、年降水量、最冷月最低温等对预测桫椤潜在适生区分布起决定作用。桫椤适生概率高于0.5时对环境需求较严格:昼夜温差月均值低于7.6℃、最冷月最低温为3—10℃、年温变化在21.5—27.5℃;年降水量在1200—2100 mm之间、最干月降水量为16—46 mm、降水量变化方差为57—76;海拔160—800 m,坡度12—28°。
LIG至2070年,桫椤潜在适生区年平均温度、最冷月最低温总体增加,年温变化范围、昼夜温差月均值总体减小;年降水量总体呈增多,在Mid-Holocene时期达最大,Mid-Holocene至现今减少,随后增多;降水量方差总体降低,最干月降水量先增多,在Mid-Holocene最大,之后稍有减少(图3)。总体上看,随时间迁移,桫椤潜在适生区气候变暖趋势明显且年温变化范围缩小,年降水量总体增多且降水量方差减小。2.3 桫椤潜在适生区空间分布及变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毛竹扩张对濒危植物桫椤根系形态可塑性的影响[J]. 瞿欢欢,邓洪平,梁盛,刘邦友,程莅登. 生态学报. 2020(04)
[2]自然衰退“史无前例”,物种灭绝率“加速”——IPBES全球评估报告简述[J]. 侯焱臻,赵文武,刘焱序. 生态学报. 2019(18)
[3]气候变化对我国特有濒危物种水杉野生种群分布的影响[J]. 朱莹莹,徐晓婷. 生态学杂志. 2019(06)
[4]基于MaxEnt模型评估刺五加在东北地区的空间分布[J]. 王书越,潘少安,王明睿,王明馨,叶吉. 生态学报. 2019(09)
[5]贵州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特征[J]. 刘钦,邓洪平,李宗峰,梁盛,李丘霖,倪东萍.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9(01)
[6]孑遗植物长苞铁杉(Tsuga longibracteata)分布格局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J]. 谭雪,张林,张爱平,王毅,黄丹,伍小刚,孙晓铭,熊勤犁,潘开文. 生态学报. 2018(24)
[7]基于MaxEnt模型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的豆梨潜在地理分布[J]. 刘超,霍宏亮,田路明,董星光,齐丹,张莹,徐家玉,曹玉芬. 应用生态学报. 2018(11)
[8]海南岛桫椤科植物地理分布和分布特征研究[J]. 赵瑞白,杨小波,李东海,戚春林,李剑碧. 林业资源管理. 2018(02)
[9]基于MaxEnt的西藏飞蝗在中国的适生区预测[J]. 王茹琳,李庆,封传红,石朝鹏. 生态学报. 2017(24)
[10]赤水桫椤群落乔木层优势物种生态位与种间联结性研究[J]. 李丘霖,宗秀虹,邓洪平,万海霞,吴洪英,梁盛,刘邦友. 西北植物学报. 2017(07)
本文编号:3583883
【文章来源】:生态学报. 2020,40(17)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中国桫椤现今植株和第四纪孢粉分布图
训练集、验证集AUC值均高于0.954,表明模型预测水平优秀。从各变量对桫椤潜在适生区贡献的大小来看(图2):年温变化范围、昼夜温差月均值、最冷月最低温的训练增益值约为1.6;年降水量、最干月降水量训练增益值介于1.3—1.4;降水量变化方差、坡度、海拔等因素训练增益值较小。各因素对桫椤潜在适生区预测贡献率表明(表2),最干月降水量、年降水量、最冷月最低温等对预测桫椤潜在适生区分布起决定作用。桫椤适生概率高于0.5时对环境需求较严格:昼夜温差月均值低于7.6℃、最冷月最低温为3—10℃、年温变化在21.5—27.5℃;年降水量在1200—2100 mm之间、最干月降水量为16—46 mm、降水量变化方差为57—76;海拔160—800 m,坡度12—28°。
LIG至2070年,桫椤潜在适生区年平均温度、最冷月最低温总体增加,年温变化范围、昼夜温差月均值总体减小;年降水量总体呈增多,在Mid-Holocene时期达最大,Mid-Holocene至现今减少,随后增多;降水量方差总体降低,最干月降水量先增多,在Mid-Holocene最大,之后稍有减少(图3)。总体上看,随时间迁移,桫椤潜在适生区气候变暖趋势明显且年温变化范围缩小,年降水量总体增多且降水量方差减小。2.3 桫椤潜在适生区空间分布及变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毛竹扩张对濒危植物桫椤根系形态可塑性的影响[J]. 瞿欢欢,邓洪平,梁盛,刘邦友,程莅登. 生态学报. 2020(04)
[2]自然衰退“史无前例”,物种灭绝率“加速”——IPBES全球评估报告简述[J]. 侯焱臻,赵文武,刘焱序. 生态学报. 2019(18)
[3]气候变化对我国特有濒危物种水杉野生种群分布的影响[J]. 朱莹莹,徐晓婷. 生态学杂志. 2019(06)
[4]基于MaxEnt模型评估刺五加在东北地区的空间分布[J]. 王书越,潘少安,王明睿,王明馨,叶吉. 生态学报. 2019(09)
[5]贵州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特征[J]. 刘钦,邓洪平,李宗峰,梁盛,李丘霖,倪东萍.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9(01)
[6]孑遗植物长苞铁杉(Tsuga longibracteata)分布格局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J]. 谭雪,张林,张爱平,王毅,黄丹,伍小刚,孙晓铭,熊勤犁,潘开文. 生态学报. 2018(24)
[7]基于MaxEnt模型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的豆梨潜在地理分布[J]. 刘超,霍宏亮,田路明,董星光,齐丹,张莹,徐家玉,曹玉芬. 应用生态学报. 2018(11)
[8]海南岛桫椤科植物地理分布和分布特征研究[J]. 赵瑞白,杨小波,李东海,戚春林,李剑碧. 林业资源管理. 2018(02)
[9]基于MaxEnt的西藏飞蝗在中国的适生区预测[J]. 王茹琳,李庆,封传红,石朝鹏. 生态学报. 2017(24)
[10]赤水桫椤群落乔木层优势物种生态位与种间联结性研究[J]. 李丘霖,宗秀虹,邓洪平,万海霞,吴洪英,梁盛,刘邦友. 西北植物学报. 2017(07)
本文编号:35838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583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