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3个优势种的比较谱系地理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3 01:41
中国亚热带地区以大面积常绿阔叶林植被以及其中蕴藏的古老、丰富的植物区系独具特色。本研究以常绿阔叶林特征性植物钩栲、红楠和木荷为研究对象,采用比较谱系地理学的方法,结合物种分布模型(Species distribution modelling,SDM),揭示三个物种第四纪冰期避难所、冰期-间冰期迁移规律以及第四纪气候变化对三种常绿阔叶树分布区变迁、群体分化的影响。本研究共采集了钩栲(Castanopsis tibetana)45个群体332个个体,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46个群体390个个体,木荷(Schima superba)54个群体515个个体,并利用两个叶绿体片段序列(psbA-trnH和rpl32-trnL(UAG)基因间隔区)分别检测三个物种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种群历史动态。研究结果显示,钩栲、红楠和木荷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总遗传多样性hT分别为0.797、0.765和0.644。三种常绿优势树种的谱系结构和群体历史存在明显异质性,钩栲和木荷均存在多个第四纪冰期避难所(In Situ Survival model,ISS model,北方有隐性避...
【文章来源】: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简介
1.2 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第四纪变迁历史
1.2.1 第四纪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1.2.2 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第四纪变迁历史
1.2.2.1 古孢粉学证据
1.2.2.2 谱系地理学证据
1.2.2.3 物种分布模型的证据
1.2.3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对象、目的和内容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目的和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采集
2.2 实验方法
2.2.1 总DNA提取
2.2.2 引物筛选、PCR扩增和测序
2.3 数据分析
2.3.1 序列比对与拼接
2.3.2 单倍型地理分布图绘制及网状分支分析
2.3.3 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
2.3.4 种群动态分析
2.3.5 生态位模拟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叶绿体序列变异和遗传多样性
3.2 谱系地理结构
3.3 种群历史动态
3.4 物种分布模型
4 讨论
4.1 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3个优势种对第四纪冰期气候变化的响应模式
4.2 古植被重建与谱系地理学的矛盾
4.3 比较谱系地理学与物种分布模型的矛盾
5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Phylogenetics and biogeography of Theaceae based on sequences of plastid genes[J]. Mi-Mi LI,Jian-Hua LI,Peter DEL TREDICI,Jeffrey CORAJOD,Cheng-Xin FU. 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2013 (04)
[2]Phylogeographic studies of plants in China:Advances in the past and directions in the future[J]. Jian-Quan LIU,Yong-Shuai SUN,Xue-Jun GE,Lian-Ming GAO,Ying-Xiong QIU. 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2012 (04)
[3]Phylogeographic analysis and environmental niche modeling of widespread shrub Rhododendron simsii in China reveals multiple glacial refugia during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J]. Yong LI,Hai-Fei YAN,Xue-Jun GE. 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2012 (04)
[4]红楠天然林种内与种间的竞争关系[J]. 张根水. 福建林学院学报. 2010(02)
[5]燕山地区表土花粉与植被间的数量关系[J]. 杨振京,许清海,孟令尧,阳小兰,王开发. 植物生态学报. 2003(06)
[6]历史生物地理学的进展[J]. 张奠湘.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3(03)
本文编号:3585812
【文章来源】: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简介
1.2 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第四纪变迁历史
1.2.1 第四纪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1.2.2 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第四纪变迁历史
1.2.2.1 古孢粉学证据
1.2.2.2 谱系地理学证据
1.2.2.3 物种分布模型的证据
1.2.3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对象、目的和内容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目的和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采集
2.2 实验方法
2.2.1 总DNA提取
2.2.2 引物筛选、PCR扩增和测序
2.3 数据分析
2.3.1 序列比对与拼接
2.3.2 单倍型地理分布图绘制及网状分支分析
2.3.3 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
2.3.4 种群动态分析
2.3.5 生态位模拟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叶绿体序列变异和遗传多样性
3.2 谱系地理结构
3.3 种群历史动态
3.4 物种分布模型
4 讨论
4.1 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3个优势种对第四纪冰期气候变化的响应模式
4.2 古植被重建与谱系地理学的矛盾
4.3 比较谱系地理学与物种分布模型的矛盾
5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Phylogenetics and biogeography of Theaceae based on sequences of plastid genes[J]. Mi-Mi LI,Jian-Hua LI,Peter DEL TREDICI,Jeffrey CORAJOD,Cheng-Xin FU. 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2013 (04)
[2]Phylogeographic studies of plants in China:Advances in the past and directions in the future[J]. Jian-Quan LIU,Yong-Shuai SUN,Xue-Jun GE,Lian-Ming GAO,Ying-Xiong QIU. 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2012 (04)
[3]Phylogeographic analysis and environmental niche modeling of widespread shrub Rhododendron simsii in China reveals multiple glacial refugia during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J]. Yong LI,Hai-Fei YAN,Xue-Jun GE. 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2012 (04)
[4]红楠天然林种内与种间的竞争关系[J]. 张根水. 福建林学院学报. 2010(02)
[5]燕山地区表土花粉与植被间的数量关系[J]. 杨振京,许清海,孟令尧,阳小兰,王开发. 植物生态学报. 2003(06)
[6]历史生物地理学的进展[J]. 张奠湘.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3(03)
本文编号:35858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585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