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通化市城市森林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4 10:17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人类与自然的矛盾日渐突出,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显著提高。森林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森林城市建设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推动人与自然和谐的有效途径。2014年,通化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决定,以求进一步夯实通化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弘扬生态文明。对通化市城市森林建设现状进行系统研究是保障科学规划的重要前提。本研究以通化市为研究对象,在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城市森林、国家森林城市研究内容与方法的基础上,运用“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有关规范性文件,依据相关理论,构建了城市森林评价模型,并据此对通化市城市森林建设现状进行了评价,得到了以下结论:(1)评价体系涵盖生态发展指标、经济发展指标、社会发展指标三个准则层,包含有人均森林面积、市域森林覆盖率、城区绿化覆盖率、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林业总产值、森林旅游人数、义务植树尽责率等14项指标,并对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权重进行了计算。(2)通化市城市森林建设现状的综合得分为0.853,在城市森林评价等级划分中处于第Ⅰ级,建设水平很好。其中生态发展指标与社会发展指标评分值分别为0.957、0...
【文章来源】: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1景观结构类型?图2.2城市开敞空间布局模式??Fig.2.1?Type?of?landscape?architecture?Fig.2.2?Urban?Open?Space?Layout?mode??
然、历史文化资源,并为居民提供充足的游憩空间。世界上最早的绿道出现在美??国,是建于1867年联系波士顿四大??公园的‘‘翡翠项链”(见图2.3),它?^??将分散的城市绿地连成一体。加拿大??的步行生态系统充分体现了人性化,?B〇ST〇N??以多伦多的“发现之旅”步行系统为?"'1??…卜??例,步道线路整合了城市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沿途配罝了座椅、公共艺术、?_?,??图2.3连接波士顿四大公园“翡翠项链”??小型商业、标识系统、卫生间等较完?.?,??Fig.2.3?"Emerald?Necklace"??善的服务设施。?m料来源:网络??(5)?“生态网络”理论??“生态网络”是连通零散的绿道和绿地以形成综合绿道网络。Fabos等提出??了绿地生态网络的“可视化”规划方法,即分析为自然保护、生态、娱乐和历史??及文化价值留出的绿色空间并制成专题图;考察现存网络的缺陷,在每一个尺度??上连接每种类型生态廊道:制定并整合如自然保护、娱乐、历史文化资源单项规??划
通化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地处东经125。71'—126。44',北纬40。52'—42W??之间。东接白山市,西邻辽宁抚顺、本溪、丹东,南与朝鲜的慈江道隔鸭绿江相??望,北与辽源市的东丰、吉林市的磐石、桦甸等县毗邻(见图3.1)。全境幅员??13083.7km2,约占吉林省总面积的8.1%。??i?P'f?■?-I??/"Ml,“:?r?f?^?/??心?^?Jr??**?耄?**s'?Ja??魯—…‘?魏??够乂?\?^-4??\?,,?、w..??:,.?t?f?v為*?■■?1?'WW??二,/?厂‘?IIS?W??^毒F?Kmm??**?{?:?m??、’舉?,?BHF????煽化ft夜奔轉t的铰霣?_?r???,__1-5?i?M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思考[J]. 李坦优,罗致迪. 现代农业科技. 2012(16)
[2]国外城市森林建设经验与启示[J]. 王成. 中国城市林业. 2011(03)
[3]用智慧支撑绿色事业——李军尹伟伦获年度特别贡献奖[J]. 张小云. 绿色中国. 2011(12)
[4]森林城市的研究进展[J]. 李新平,李文龙. 山西林业科技. 2011(02)
[5]国外绿道研究现状与我国珠三角地区的实践[J]. 李敏. 中国城市林业. 2010(03)
[6]临安市森林城市建设实践与规划[J]. 范义荣,蒋文伟,林余益,徐文辉,张振峥. 中国城市林业. 2009(03)
[7]林业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问题及研究对策[J]. 张炜,姜艳平. 河北林业科技. 2008(05)
[8]风景游憩林景观质量评价及营建技术研究进展[J]. 牛君丽,徐程扬. 世界林业研究. 2008(03)
[9]构建和谐城市评价体系探讨——以南京市为例[J]. 门可佩,周萍蒋,梁瑜. 统计教育. 2008(03)
[10]成都城市森林生态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王翠娟,高素萍. 林业建设. 2007(05)
博士论文
[1]城市森林规划理论与方法[D]. 温全平.同济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基于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的株洲市城区生态绿地体系研究[D]. 田业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3
[2]临海市森林城市建设规划研究[D]. 罗柠.浙江大学 2013
[3]基于建设国家森林城市的森林景观构建[D]. 周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3
[4]攀枝花市城市森林资源评价[D]. 郑可.四川农业大学 2012
[5]山区县城市森林建设规划研究[D]. 孙洁.安徽农业大学 2011
[6]河北省城市森林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D]. 郭聪聪.河北农业大学 2010
[7]北京城市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及价值评价[D]. 王莉.北京林业大学 2009
[8]合肥市乡土树种的研究[D]. 姚晓洁.安徽农业大学 2008
[9]干旱区城市森林规划[D]. 宣功巧.同济大学 2008
[10]城市森林生态系统下的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D]. 王飒.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88326
【文章来源】: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1景观结构类型?图2.2城市开敞空间布局模式??Fig.2.1?Type?of?landscape?architecture?Fig.2.2?Urban?Open?Space?Layout?mode??
然、历史文化资源,并为居民提供充足的游憩空间。世界上最早的绿道出现在美??国,是建于1867年联系波士顿四大??公园的‘‘翡翠项链”(见图2.3),它?^??将分散的城市绿地连成一体。加拿大??的步行生态系统充分体现了人性化,?B〇ST〇N??以多伦多的“发现之旅”步行系统为?"'1??…卜??例,步道线路整合了城市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沿途配罝了座椅、公共艺术、?_?,??图2.3连接波士顿四大公园“翡翠项链”??小型商业、标识系统、卫生间等较完?.?,??Fig.2.3?"Emerald?Necklace"??善的服务设施。?m料来源:网络??(5)?“生态网络”理论??“生态网络”是连通零散的绿道和绿地以形成综合绿道网络。Fabos等提出??了绿地生态网络的“可视化”规划方法,即分析为自然保护、生态、娱乐和历史??及文化价值留出的绿色空间并制成专题图;考察现存网络的缺陷,在每一个尺度??上连接每种类型生态廊道:制定并整合如自然保护、娱乐、历史文化资源单项规??划
通化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地处东经125。71'—126。44',北纬40。52'—42W??之间。东接白山市,西邻辽宁抚顺、本溪、丹东,南与朝鲜的慈江道隔鸭绿江相??望,北与辽源市的东丰、吉林市的磐石、桦甸等县毗邻(见图3.1)。全境幅员??13083.7km2,约占吉林省总面积的8.1%。??i?P'f?■?-I??/"Ml,“:?r?f?^?/??心?^?Jr??**?耄?**s'?Ja??魯—…‘?魏??够乂?\?^-4??\?,,?、w..??:,.?t?f?v為*?■■?1?'WW??二,/?厂‘?IIS?W??^毒F?Kmm??**?{?:?m??、’舉?,?BHF????煽化ft夜奔轉t的铰霣?_?r???,__1-5?i?M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对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思考[J]. 李坦优,罗致迪. 现代农业科技. 2012(16)
[2]国外城市森林建设经验与启示[J]. 王成. 中国城市林业. 2011(03)
[3]用智慧支撑绿色事业——李军尹伟伦获年度特别贡献奖[J]. 张小云. 绿色中国. 2011(12)
[4]森林城市的研究进展[J]. 李新平,李文龙. 山西林业科技. 2011(02)
[5]国外绿道研究现状与我国珠三角地区的实践[J]. 李敏. 中国城市林业. 2010(03)
[6]临安市森林城市建设实践与规划[J]. 范义荣,蒋文伟,林余益,徐文辉,张振峥. 中国城市林业. 2009(03)
[7]林业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问题及研究对策[J]. 张炜,姜艳平. 河北林业科技. 2008(05)
[8]风景游憩林景观质量评价及营建技术研究进展[J]. 牛君丽,徐程扬. 世界林业研究. 2008(03)
[9]构建和谐城市评价体系探讨——以南京市为例[J]. 门可佩,周萍蒋,梁瑜. 统计教育. 2008(03)
[10]成都城市森林生态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王翠娟,高素萍. 林业建设. 2007(05)
博士论文
[1]城市森林规划理论与方法[D]. 温全平.同济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基于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的株洲市城区生态绿地体系研究[D]. 田业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3
[2]临海市森林城市建设规划研究[D]. 罗柠.浙江大学 2013
[3]基于建设国家森林城市的森林景观构建[D]. 周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3
[4]攀枝花市城市森林资源评价[D]. 郑可.四川农业大学 2012
[5]山区县城市森林建设规划研究[D]. 孙洁.安徽农业大学 2011
[6]河北省城市森林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D]. 郭聪聪.河北农业大学 2010
[7]北京城市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及价值评价[D]. 王莉.北京林业大学 2009
[8]合肥市乡土树种的研究[D]. 姚晓洁.安徽农业大学 2008
[9]干旱区城市森林规划[D]. 宣功巧.同济大学 2008
[10]城市森林生态系统下的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D]. 王飒.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883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588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