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植物-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2 10:50
生态系统元素平衡是当前全球变化生态学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研究热点。为了解内蒙古大兴安岭不同林龄阶段兴安落叶松林各器官和土壤C、N、P含量的分配格局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关系。本文选择内蒙古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及林下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林龄兴安落叶松林针叶、枝条、树皮、主干、细根和土壤总有机碳(TOC)、总氮(TN)、总磷(TP)含量的分配格局,以及C:N、C:P、N:P化学计量特征,以期认识植物-土壤相互作用的养分分配格局,揭示兴安落叶松林碳氮磷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平衡制约关系。研究结果如下:1.兴安落叶松各器官TOC、TN、T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具有不同的波动范围。TOC、TN、TP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是409.86~565.26 g·kg-1、1.61~19.85g·kg-1 和 0.12~2.17g·kg-1。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C:N、C:P、N:P值的变化范围分别在22.64~317.14之间、217.63~4257.13之间和2.53~19.96 之间。2.兴安落叶松各器官TOC的含量随林龄的增加变化不大。TN含量在各个器官间具有大的波动,针叶中TN含量最高,主干最低...
【文章来源】: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技术路线??Fig.?1?Technology?Roadmap??
n?of?TN?content?in?different?organs?of?Larix?gmelinii??成丨:HHHHHHHHHRMBSMHMHHHHHHBHK?t?歡赢?■!??i?v?mmBimmMHMi?h??!'■-?HIIHSBmHHBHnH?■??BMaMSHM—?■???I?I?I?I?I?I?I?I?I?I??0%?10%?20%?30%?40%?50%?60%?70%?80%?90%?100%??■時駄枝驢皮■十根??图4各龄级兴安落叶松TP含量在不同器官内的分配??Fig.4?Allocation?of?TP?content?in?different?organs?of?Larix?gmelinii??3.2兴安落叶松不同器官TOC、TN、TP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随林龄变化??特征??3.2.1兴安落叶松不同器官TOC含量随林龄的变化??根据图5得出,兴安落叶松T0C含量在针叶中的变化是成熟林〉近熟??
565.26?gig-1之间,随着??林龄的变化出现先升髙-减少-升髙的趋势,成熟林与其他龄级相比具有显??著差异(尸<?0.05)。??800??^?700??i?|?600?b?a?a?a?b?a?b?b?abab?b?丨?a?北北?a?十?3??500?l1?x?1?i?-"1?塞?i11?11?t11?■幼龄林??i?1400?§?H?H?齡醒i?■中龄体??^?8?300?I?I;;;?画?國、近熟林??^1?j?ill?1??针叶?枝条?树皮?主干?细根??图5各龄级兴安落叶松不同器官内TOC含量??Fig.5?Content?of?TOC?in?different?organs?under?different?ages?of?Larix?gmelinii??3.2.2兴安落叶松不同器官TN含量随林龄的变化??根据图6所得出的实验结果可知,兴安落叶松TN含量在针叶中的变??化是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近熟林,在枝条中的变化是幼龄林〉近熟??林〉中龄林>成熟林,在树皮中的变化是成熟林>幼龄林>近熟林>中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神农架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碳氮磷化学计量比[J]. 刘璐,葛结林,舒化伟,赵常明,徐文婷,申国珍,谢宗强. 植物生态学报. 2019(06)
[2]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针叶-凋落叶-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 淑敏,王东丽,王凯,连昭,汤家喜,韩小美,斯日木极. 水土保持学报. 2018(03)
[3]寒温带兴安落叶松林不同林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J]. 杨立宾,朱道光,崔福星,李金博,宋瑞清,倪红伟.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7(09)
[4]黄土高原西部针叶林植物器官与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J]. 孙美美,关晋宏,岳军伟,李国庆,杜盛. 水土保持学报. 2017(03)
[5]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群落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J]. 李红琴,毛绍娟,祝景彬,杨永胜,贺慧丹,李英年. 草业科学. 2017(03)
[6]黄土高原不同土壤质地农田土壤碳、氮、磷及团聚体分布特征[J]. 葛楠楠,石芸,杨宪龙,张庆印,李学章,贾小旭,邵明安,魏孝荣. 应用生态学报. 2017(05)
[7]不同治理年限的离子型稀土矿区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 陈海滨,陈志彪,陈志强,马秀丽. 生态学报. 2017(01)
[8]秦岭中幼林龄华北落叶松针叶与土壤的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 牛瑞龙,高星,徐福利,王渭玲,王玲玲,孙鹏跃,白小芳. 生态学报. 2016(22)
[9]不同林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人工林植物、凋落物与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J]. 姜沛沛,曹扬,陈云明,王芳. 生态学报. 2016(19)
[10]中亚热带4种森林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J]. 彭晓,方晰,喻林华,项文化,黄志宏.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6(11)
博士论文
[1]秦岭北麓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D]. 李海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
[2]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碳密度与碳平衡研究[D]. 王飞.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3
[3]大兴安岭地区天然落叶松—白桦混交林分树种直径分布研究[D]. 刘福香.东北林业大学 2013
[4]火干扰后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群落动态研究[D]. 孙家宝.东北林业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不同林龄序列云杉人工林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研究[D]. 张珊.甘肃农业大学 2017
[2]黄土丘陵区典型退耕植被土壤化学计量特征[D]. 吴建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3]会同桢楠人工幼林生态化学计量的时空特征[D]. 李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5
[4]内蒙古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密度的研究[D]. 黄晓琼.西北师范大学 2015
[5]白龙江林区典型森林植被土壤养分特征[D]. 李兴民.甘肃农业大学 2014
[6]川南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特征[D]. 尹艳杰.四川农业大学 2014
[7]莽山常绿阔叶林土壤养分分布规律研究[D]. 谢寄托.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4
[8]大兴安岭落叶松白桦混交林林分空间结构优化技术研究[D]. 邢晖.东北林业大学 2014
[9]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根茎叶中氮、磷含量季节动态变化研究[D]. 王国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10]大兴安岭火烧迹地兴安落叶松人工林植被恢复效果研究[D]. 韩雪成.东北林业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602062
【文章来源】: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技术路线??Fig.?1?Technology?Roadmap??
n?of?TN?content?in?different?organs?of?Larix?gmelinii??成丨:HHHHHHHHHRMBSMHMHHHHHHBHK?t?歡赢?■!??i?v?mmBimmMHMi?h??!'■-?HIIHSBmHHBHnH?■??BMaMSHM—?■???I?I?I?I?I?I?I?I?I?I??0%?10%?20%?30%?40%?50%?60%?70%?80%?90%?100%??■時駄枝驢皮■十根??图4各龄级兴安落叶松TP含量在不同器官内的分配??Fig.4?Allocation?of?TP?content?in?different?organs?of?Larix?gmelinii??3.2兴安落叶松不同器官TOC、TN、TP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随林龄变化??特征??3.2.1兴安落叶松不同器官TOC含量随林龄的变化??根据图5得出,兴安落叶松T0C含量在针叶中的变化是成熟林〉近熟??
565.26?gig-1之间,随着??林龄的变化出现先升髙-减少-升髙的趋势,成熟林与其他龄级相比具有显??著差异(尸<?0.05)。??800??^?700??i?|?600?b?a?a?a?b?a?b?b?abab?b?丨?a?北北?a?十?3??500?l1?x?1?i?-"1?塞?i11?11?t11?■幼龄林??i?1400?§?H?H?齡醒i?■中龄体??^?8?300?I?I;;;?画?國、近熟林??^1?j?ill?1??针叶?枝条?树皮?主干?细根??图5各龄级兴安落叶松不同器官内TOC含量??Fig.5?Content?of?TOC?in?different?organs?under?different?ages?of?Larix?gmelinii??3.2.2兴安落叶松不同器官TN含量随林龄的变化??根据图6所得出的实验结果可知,兴安落叶松TN含量在针叶中的变??化是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近熟林,在枝条中的变化是幼龄林〉近熟??林〉中龄林>成熟林,在树皮中的变化是成熟林>幼龄林>近熟林>中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神农架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碳氮磷化学计量比[J]. 刘璐,葛结林,舒化伟,赵常明,徐文婷,申国珍,谢宗强. 植物生态学报. 2019(06)
[2]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针叶-凋落叶-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 淑敏,王东丽,王凯,连昭,汤家喜,韩小美,斯日木极. 水土保持学报. 2018(03)
[3]寒温带兴安落叶松林不同林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J]. 杨立宾,朱道光,崔福星,李金博,宋瑞清,倪红伟.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7(09)
[4]黄土高原西部针叶林植物器官与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J]. 孙美美,关晋宏,岳军伟,李国庆,杜盛. 水土保持学报. 2017(03)
[5]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群落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J]. 李红琴,毛绍娟,祝景彬,杨永胜,贺慧丹,李英年. 草业科学. 2017(03)
[6]黄土高原不同土壤质地农田土壤碳、氮、磷及团聚体分布特征[J]. 葛楠楠,石芸,杨宪龙,张庆印,李学章,贾小旭,邵明安,魏孝荣. 应用生态学报. 2017(05)
[7]不同治理年限的离子型稀土矿区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 陈海滨,陈志彪,陈志强,马秀丽. 生态学报. 2017(01)
[8]秦岭中幼林龄华北落叶松针叶与土壤的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J]. 牛瑞龙,高星,徐福利,王渭玲,王玲玲,孙鹏跃,白小芳. 生态学报. 2016(22)
[9]不同林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人工林植物、凋落物与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J]. 姜沛沛,曹扬,陈云明,王芳. 生态学报. 2016(19)
[10]中亚热带4种森林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J]. 彭晓,方晰,喻林华,项文化,黄志宏.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6(11)
博士论文
[1]秦岭北麓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D]. 李海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
[2]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碳密度与碳平衡研究[D]. 王飞.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3
[3]大兴安岭地区天然落叶松—白桦混交林分树种直径分布研究[D]. 刘福香.东北林业大学 2013
[4]火干扰后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群落动态研究[D]. 孙家宝.东北林业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不同林龄序列云杉人工林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研究[D]. 张珊.甘肃农业大学 2017
[2]黄土丘陵区典型退耕植被土壤化学计量特征[D]. 吴建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3]会同桢楠人工幼林生态化学计量的时空特征[D]. 李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5
[4]内蒙古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密度的研究[D]. 黄晓琼.西北师范大学 2015
[5]白龙江林区典型森林植被土壤养分特征[D]. 李兴民.甘肃农业大学 2014
[6]川南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特征[D]. 尹艳杰.四川农业大学 2014
[7]莽山常绿阔叶林土壤养分分布规律研究[D]. 谢寄托.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4
[8]大兴安岭落叶松白桦混交林林分空间结构优化技术研究[D]. 邢晖.东北林业大学 2014
[9]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根茎叶中氮、磷含量季节动态变化研究[D]. 王国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10]大兴安岭火烧迹地兴安落叶松人工林植被恢复效果研究[D]. 韩雪成.东北林业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6020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602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