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甘肃省天然林碳汇现状及其动态变化分析

发布时间:2022-10-10 20:14
  基于甘肃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5次复查以来的3期调查数据,利用不同森林类型蓄积量与生物量之间的回归关系来估算甘肃省天然乔木林的生物量,分析甘肃省天然林总体及分龄组、树种(组)和林种的面积、碳储量、碳密度现状和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甘肃省天然林面积为383.2×10~4hm~2,主要分布在甘肃南部、东部和祁连山;全省天然林碳储量由2006年的63.59TgC增加到2016年的74.57TgC,碳储量呈线性均匀增加,10年间累计增加10.99TgC,年均增长率为1.06%;(2)林龄结构中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龄林、过熟林面积依次占比为21.85%、31.18%、20.69%、17.57%和8.71%,中龄林比例较高,呈单峰左偏山状曲线,林龄结构较差,需人工促进更新;(3)防护林和特用林的碳储量相差不明显,但防护林幼龄林面积增加的趋势明显,较符合自然生态环境脆弱的甘肃省需要;(4)天然乔木林碳储量主要集中在栎类、阔叶混交林、冷杉、云杉和其他硬阔类。其中阔叶混的面积和碳储量增长量最大并远大于其他树种(组),且加速增长的趋势明显,使得甘肃省天然林树种组成在向混交林演变,生物多样性和森林质...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1 方法
    1.1 调查方法
    1.2 材料与方法
        1.2.1 数据来源
        1.2.2 研究方法
            (1)森林生物量的计算
            (2)森林碳储量和碳密度的计算
2 结果与分析
    2.1 甘肃省天然林资源分布和现状
        2.1.1 甘肃省天然林分布区域
        2.1.2 甘肃省天然林现状和变化
    2.2 不同龄组天然乔木林面积、碳储量和碳密度
        2.2.1 面积
        2.2.2 碳储量
        2.2.3 碳密度
    2.3 不同森林类型的天然乔木林面积、碳储量和 碳密度
        2.3.1 面积
        2.3.2 碳储量
        2.3.3 碳密度
    2.4 不同林种天然乔木林面积、碳储量和碳密度
3 讨论与结论
    3.1 讨论
    3.2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双版纳热带森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与生物功能研究[J]. 全飞,李君,兰国玉,吴志祥,陈莉.  西部林业科学. 2019(06)
[2]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进展与展望[J]. 马学威,熊康宁,张俞,赖佳丽,张仕豪,季传泽.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9(05)
[3]基于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估算中国森林生物量固碳潜力[J]. 刘迎春,高显连,付超,于贵瑞,刘兆英.  生态学报. 2019(11)
[4]中国天然林智能管护研究[J]. 赵鹏.  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03)
[5]全球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固碳能力估算及其区域特征[J]. 刘魏魏,王效科,逯非,欧阳志云.  应用生态学报. 2015(09)
[6]陕西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布格局分析[J]. 崔高阳,陈云明,曹扬,安淳淳.  植物生态学报. 2015(04)
[7]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基本概念和野外测定方法评述[J]. 王兴昌,王传宽.  生态学报. 2015(13)
[8]大兴安岭地区南北部幼中龄林碳储量研究[J]. 孟晓清,刘琪璟,陶立超,邓留宝,李卫军,温志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4(06)
[9]内蒙古自治区森林碳储量及其动态变化[J]. 昭日格,岳永杰,姚云峰,李钢铁.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1(09)
[10]基于森林清查资料的中国森林植被碳储量[J]. 李海奎,雷渊才,曾伟生.  林业科学. 2011(07)

博士论文
[1]甘肃主要森林类型固碳动态、潜力及影响机制[D]. 岳军伟.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8
[2]西南林区天然林资源动态及恢复对策研究[D]. 周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1
[3]北京森林碳储量研究[D]. 张萍.北京林业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慈溪市林场生态公益林林种结构调整及效益研究[D]. 冯林国.浙江农林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6902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6902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1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