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青羊湖国家森林公园公益林健康评价

发布时间:2023-05-12 22:24
  森林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健康的森林资源更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纽带。在当今全球自然资源趋于枯竭的大背景下,生态公益林作为林业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公益效能的显现以及发挥备受关注。建立一套完整的生态公益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是对国内森林状况评测和森林资源管理规范制定的关键。研究森林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与森林健康的耦合性,能够为进一步对森林指标筛选和森林经营方案的确立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对维系生态系统平衡和最大限度的发挥公益林效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青羊湖国家森林公园公益林为研究对象,以林学和森林经理学等学科理论为指导,结合区域森林资源的结构特点及存在问题,从影响森林健康的4个方面系统活力、群落组成、土壤特性和抵抗外力29个初选指标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筛选出16个指标构建青羊湖国家森林公园公益林健康评价体系,力求科学全面的反映林分的健康状况,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经营措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对初步选定的青羊湖国家森林公园公益林评价指标体系的29项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系统活力层中,坡位与群落层次结...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森林健康研究进展
        1.2.1 森林健康概述
        1.2.2 森林健康监测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2.3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
    1.3 我国森林健康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
2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气候特征
        2.1.4 水文特征
        2.1.5 土壤条件
        2.1.6 生物资源
        2.1.7 森林资源
        2.1.8 社会经济状况
    2.2 研究方法
        2.2.1 资料收集
        2.2.2 样地设置
        2.2.3 数据处理
        2.2.4 技术路线
3 公益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2 公益林健康评价体系的构建
        3.2.1 评价指标的选择
    3.3 健康评价指标筛选
    3.4 指标的描述分析
        3.4.1 活力指标方面
        3.4.2 结构指标方面
        3.4.3 土壤指标方面
        3.4.4 风险指标方面
    3.5 评价等级的确定
4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公益林健康评价结果分析
    4.1 指标标准的确定
        4.1.1 活力指标标准确定
        4.1.2 结构指标标准确定
        4.1.3 土壤指标标准确定
    4.2 权重的确定
        4.2.1 建立多级阶梯层次结构模型
        4.2.2 构造判断矩阵
        4.2.3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4.2.4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4.3 模糊综合评价法
        4.3.1 建立评价因素的对象集
        4.3.2 建立评价因素的权重向量
        4.3.3 建立隶属函数
        4.3.4 建立模糊矩阵R
        4.3.5 综合隶属度确定
    4.4 公益林健康评价结果
5 不同林分分层次评估结果比较
    5.1 针叶林分层次评估
        5.1.1 指标层对准则层的模糊评判
        5.1.2 准则层对目标层的模糊评判
        5.1.3 针叶林综合模糊评判
        5.1.4 综合评判结果分析
    5.2 阔叶林分层次评估
        5.2.1 指标层对准则层的模糊评判
        5.2.2 准则层对目标层的模糊评判
        5.2.3 阔叶林综合模糊评判
        5.2.4 综合评判结果分析
    5.3 针阔混交林分层次评估
        5.3.1 指标层对准则层的模糊评判
        5.3.2 准则层对目标层的模糊评判
        5.3.3 针阔混交林综合模糊评判
        5.3.4 综合评判结果分析
    5.4 综合健康状况评判结果
    5.5 不同林分健康状况分析
6 结论与经营对策
    6.1 结论
    6.2 经营调整对策
        6.2.1 优化林分结构
        6.2.2 幼林抚育技术
        6.2.3 调整林分密度
        6.2.4 土壤管理
        6.2.5 加强防灾检测力度
        6.2.6 进一步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
        6.2.7 建立健全森林资源动态网络监测体系
    6.3 创新点
    6.4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8147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8147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6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